巷仔內/多數暴力碾壓程序 傅崐萁招呼民主的「戰斧飛彈」

▲立院藍白聯手企圖強行通過國會改革法案,而程序頗受爭議引發民怨,讓民眾走上街頭。(圖/記者陳明中攝,2024.05.24)
▲立院藍白聯手企圖強行通過國會改革法案,而程序頗受爭議引發民怨,讓民眾走上街頭。(圖/記者陳明中攝,2024.05.24)

記者陳威叡/特稿

抗議群眾能量未散,今(24)日再度走上街頭,截至下午5時許,已有3萬人包圍立法院,不滿藍白透過人數優勢,強行通過國會改革法案,從程序委員會開始便一路輾壓,委員會沒收實質討論,黃國昌過去所稱「委員會中心主義」更是蕩然無存,程序不正義釀民怨。過去傅崐萁成功爭取黨團總召,對民進黨嗆聲「戰斧飛彈來了!」似乎是向民主體制招呼而去。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立法院藍白聯手試圖通過國會改革,透過人數優勢輾壓民進黨,而過程中首先是在程序委員會便沒收民進黨提案,而在委員會中意見分岐透過保留直接送院會表決,將政黨協商視為無物,並透過修正動議隱藏真正要表決條文,強行沒收民主討論機制。

過去黃國昌時任時代力量立委時曾提及國會改革,也提出「委員會中心主義」,認為法案在委員會應針對完整性與邏輯等進行細緻的討論,而過程中各個政黨勢必有歧見,若「保留條文達三分之一便不適合交付院會」,但時隔8年,黃國昌似乎忘記過去所言,讓人民再度走上街頭、發出怒吼,堪增「動員王」當之無愧。

藍白背負沒收民主罵名,說詞多半是過去民進黨同樣施行多數暴力碾壓,但翻開過去高度爭議法案,《前瞻建設計畫特別條例》審查104天後才在院會表決通過,過程中歷經5次委員會聯席審查;此外高度政治性的《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從2020年4月提案,到了2022年5月才完成三讀通過,反觀國會改革法案審查至今還未2個月時間,就急忙強渡關山,不禁讓外界質疑「到底在急什麼?」

國會改革法案過程爭議不斷,不僅程序備受質疑,法案內容被認為是擴權、極權與奪權,就連外媒質疑所以「反質詢」定義,藍委卻稱「立法完成再交代」。回想過去過去傅崐萁成功爭取黨團總召,對民進黨嗆聲「戰斧飛彈來了!」似乎是向民主體制招呼而去。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跨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