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唐湘龍/慰安婦議題的終極論述

▲日本「慰安婦之真相國民運動組織」代表藤井實彥日前被人發現疑似用腳踢慰安婦銅像,引起國內一片撻伐。(圖/翻攝自臉書)
▲日本「慰安婦之真相國民運動組織」代表藤井實彥日前被人發現疑似用腳踢慰安婦銅像,引起國內一片撻伐。(圖/翻攝自臉書)

文/唐湘龍

不必花太多時間去討論藤井實彥。藤井實彥是個日本政治的縮影。那是整個右翼全面翻身的「長尾效應」。日本右翼的代表不是藤井實彥,是安倍政府。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可以說大事化小,說那是「個人行為」。你也可以小事化大,要求日本政府道歉。但不必去深究藤井實彥到底有沒有「踹」慰安婦銅像。藤井實彥到底是不是腳麻?跟蔡英文總統在忠烈祠到底是吐口水還是嘟個嘴?一樣,都只是需要個「不小心被拍到」之後的藉口。

其實,那些動作在「做」的時候並沒有想要引起大家關注。只是偷偷表達一下自己內心真實的情感。以及,來日、擇期向自己的同伙訴說自己的勇敢。

那是「小動作」,那是「內心戲」。但是,跟這些情感和勇敢必須認真計較,否則,你真的會輸。輸到不知道怎麼回家。我想,整個日本右翼至今無法面對「南京大屠殺」和「慰安婦」的道德死罪,只能在數目和動機上苦做文章,但日本人似乎一直忘記了一件事,什麼事?待會再講。

先關心一下「費邊社」吧。

以「費邊社」為名發文的深綠文章,在台灣的公共論壇從沒消失過。算是消費「費邊社」,把「費邊主義」政治化、污名化到極致的文丑言論代表。

這一次,針對慰安婦議題,在民報投書的「費邊社」以「丁守中鬧夠了沒?」顯現一種講不出來的焦慮。全部落落長的文字只不過是因為丁守中公開表達要還慰安婦阿嬤一個公道,公開表達「只要當選,就把慰安婦銅像立在凱達格蘭大道上」。

然後,「費邊社」就生氣了。

你也不必去研究「費邊社」是什麼。簡單講,那是上個世紀初,溫和社會主義所代表的「資本主義修正路線」。當時,那是潮牌的進步思維。台灣這一個,拾人牙慧沒關係,如果有「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的企圖,不算壞事。但「橘逾淮而為枳」,總有點「貌甚似而神甚異」的遺憾。連「費邊」的「邊」都沒沾到。

「費邊社」覺得丁守中太膨脹市長權限,因為:一、凱道豈是政治抗爭可以無限暢飲的地方?「紅衫軍」倒閉的記憶顯然讓「費邊社們」至今噩夢。二、立銅像是威權餘毒,讓「費邊社們」再度扛出蔣介石。三、講到慰安婦議題,又讓「費邊社們」搬出「八三一」。

簡單講,這篇以「費邊社」為名的發文,除了維持一貫「烏龍繞桌」、拉東扯西的風格之外,對慰安婦的歷史問題,連邊都沒有吠到。

第一、要立銅像?要立碑?不是重點。重點是:你怎麼會想慰安婦?

第二、立銅像?不立銅像?跟威權有什麼必然關係?急著想撲滅慰安婦議題,想淡化醜陋的殖民歷史,為日本右翼張目,這才是威權透骨吧。

第三、「八三一」是可以公開討論、處理的。沒有人反對。連電影都拍過了,「軍中樂園」從那個戰亂年代到今天,從來不是禁忌話題。這和慰安婦議題在戰後四十年才出土,完全不同。用「八三一」去「花」慰安婦,只是想「變相美化慰安婦只是軍妓」而已吧?如果覺得「八三一」是人權、婦權,那麼,現在執政黨叫做民進黨不是嗎?去翻吧。

台灣一直有這種在殖民史上鬼扯的偽理性論述。用模糊焦點,取代發掘真相,這和韓國敢在首爾日本大使館、釜山日本總領事館門口分別立銅像,天壤之別。

請問:總統府就是台灣總督府,台北賓館就是總督官邸,面對台灣獨有保留的殖民威權地標,把那段黑暗歷史上的苦難象徵「慰安婦」立像在這裡,有什麼大逆不道嗎?為什麼這叫做「鬧」?

這些殖民史觀的捍衛者才真的該問問自己「鬧夠了沒」吧。

為什麼不該和日本政府、日本民間右翼政團討論慰安婦?不只是避免跟著魔鬼節拍跳舞,重點是,魔鬼根本沒有跳舞的權利。這種「有的被迫、有的自願」的偽客觀、偽理性,在面對殘酷戰爭和殖民歷史,貫徹歷史教育精神時是根本沒有必要的。

要氣魄的台灣人如果要教日本人面對這段歷史,應該回頭提醒日本什麼叫做「無條件投降」?

投降有很多很多種。但「無條件」是什麼意思?無條件是接受戰勝國宰制。包括政治、社會、戰犯以及戰爭中事件論述的話語權,不是嗎?

如果戰敗國還可以GGYY,還可以拉東扯西,戰後已經七十三年,至今仍然在戰爭罪行上進行道德辯解,這還叫「無條件投降」嗎?

建立慰安婦議題終極論述要包含三個部分。

一、戰爭歸責與歷史研究是兩回事。戰爭歸責是國際法基礎上的政治處理。

二、「無條件投降」是對戰爭罪行的「概括承受」。拒絕接受戰爭罪行,視為再宣戰。

三、「無條件投降」即拋棄話語權。沒有「被害人主義」討論空間。

抓住「無條件投降」原則,就不必在意藤井、小英、費邊社。這些人都只是在等慰安婦受害者自然淘汰,對歷史的斤斤計較,只是想從戰爭罪行二度脫逃而已。

●作者:唐湘龍/資深新聞工作者、政論節目資深評論員、電台節目主持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觀點》開拓不同的視野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public@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