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說再見/別人不說的喪禮SOP 一次讓你懂

我們不說再見/別人不說的喪禮SOP 一次讓你懂(圖/保庇)
我們不說再見/別人不說的喪禮SOP 一次讓你懂(圖/保庇)

保庇

(文/連宜方 客家和泰雅混血、熱愛旅行的民俗文化見習生)台灣的傳統喪禮流程、步驟相當繁瑣,孔子曾說:「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死亡為一個人生命旅程的終點,喪禮則是圓滿往生者生命歷程最後一個環節的重要禮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的喪葬文化深受佛教、道教及儒學影響,衍伸出相當多的喪葬習俗,且基於孝道的影響,台灣社會對於長輩的後事置辦更是重視;雖說目前社會因為工作忙碌、生活環境和習慣的變遷,許多人對於喪禮選擇從簡置辦,且多會委託生命禮儀公司處理,但其中的比較重要的民俗還是不能少的。

傳統喪禮。圖片來源:中華網
傳統喪禮。圖片來源:中華網


以下就讓保庇NOW來介紹一下台灣傳統喪禮的流程吧!



  1. 安置遺體:將往生者移至家中大廳依男左女右、頭內腳外的習俗規定打水舖(打水舖:往生前在前廳所搭設的床位)於大廳;接著在門口燒一輛紙紮轎車給往生者,供往生者靈魂搭乘赴陰間,此習俗又稱「燒魂轎」。但因為現代人大多是在醫院往生的,因此燒魂轎的習俗也多直接略過


  2. 舉哀、變服:家中有人亡故,親友悲傷痛哭,需換上白色、黑色等素服


  3. 腳尾燈、腳尾錢、腳尾飯:在往生者的腳邊擺放一碗白飯,並倒插一雙筷子在白飯上,讓亡魂吃飽後有力氣上路;並在往生者腳邊放置油燈一盞、於腳邊焚化紙錢,讓亡魂能提燈、帶著這些錢一同上路


  4. 誦腳尾經:為了引領亡魂到陰間,誦腳尾經助其往生淨土


  5. 帷堂、闔扉、示喪:「帷堂」指的是用白布圍住水鋪,且家中若有喪事需將家門半掩,稱為「闔扉」,並在家門口貼上寫有「嚴制」、「慈制」、「喪中」的白紙示喪


  6. 拜飯:又稱「捧飯」、「奉飯」,需早晚奉飯給往生者,準備兩支蠟燭、一碗白飯,三樣菜,一碗湯,一雙筷子,但切記不可奉酒


  7. 報白:若是父親過世,則家中長子、長孫應親赴家族宗長、伯、叔等家中報喪;若是母親過世,則親赴母舅家報喪,現代人多以電話取代


  8. 居喪成服、喪服、孝章:家人須依「五服制度」中跟往生者的關係換穿喪服;另有孝章、孝誌需佩帶於手臂、髮際上,稱為「帶孝」


  9. 治喪協調:家族成員應與禮儀公司的負責人員共同討論、協調各式儀式細節和物品,並議定價錢


  10. 擇日、擇地:許多人篤信時辰、風水,並相信這關乎一家的興衰,因此各種禮節均須請專人選擇良辰吉時;另外還要選擇埋葬吉地,現今多是選擇靈骨塔吉位


  11. 訃聞:出殯日選定之後隨即印製訃聞


  12. 做七:又稱「做旬」,從死亡那天開始,每七天需祭拜亡靈一次,直到七七四十九天為止


  13. 法事、功德:出殯前須請道士、僧人誦經禮懺、超渡亡靈


  14. 小殮:為往生者乞水、沐浴、更衣、化妝、飯含(在往生者口中放入米、貝或珠玉)、辭生(家人為往生者準備的最後一次餐宴,並作挾菜餵往生者吃貌,再行辭生禮)、放手尾錢


  15. 大殮:為往生者入棺、蓋棺的儀式,「大殮」後就稱「殯」了


  16. 移柩:遺體入殮後,棺木就稱「柩」。「移柩」就是出殯前,把靈柩移出大廳外,代表整個出殯告別儀式開始了


  17. 家祭、公祭、拈香:出殯前的奠祭儀式,先由族人依與往生者的親疏關係先後奠祭,是為「家祭」;後再由朋友拈香奠祭


  18. 瞻仰遺容、封釘:遺族們最後瞻仰往生者的遺容後,若是父親過世,則由伯、叔封釘,若是母親過世,則由母舅封釘


  19. 發引、辭客:發引就是引導出發、出殯的意思,將靈柩移往墓葬地或火葬場;喪家必須在半路停棺辭謝送葬親友


  20. 火化、安葬


  21. 晉塔:因為現代人多行火葬禮,遺體火化後骨灰貯存於罈中,置放於靈骨塔內;晉塔時須準備祭品祭祀亡靈,也須祭祀土地公


  22. 百日:也就是往生者過世後的第一個百日,需祭祀追思


  23. 對年:往生者過世後一週年,又稱為「小祥」,需舉辦祭祀儀式(兩週年則稱「大祥」)


  24. 三年:依古禮父母過世需守喪三年,但現代人守喪三年的已經很少了,所以便在對年後擇期舉辦「三年」祭祀儀式


  25. 除靈、合爐:「三年」之後表示服喪期滿,喪禮正式結束;擇一吉日把亡者靈位除去,神主燒化,再將往生者名字寫入祖先牌位,並將香爐中的些許香灰放入祖先香爐中,稱為「合爐」




以上保庇NOW整理的喪禮流程已經是簡化再簡化的版本,在台灣這樣族群豐富的社會中,民俗文化向來多元,但大家對於喪禮的禮俗是同等地看重,因為這是一個生命階段結束的象徵儀式,更是讓親友們調整心態、平衡內心的重要過程。

《跟爺爺說再見》劇照。圖片來源:采昌國際多媒體
《跟爺爺說再見》劇照。圖片來源:采昌國際多媒體


在3/9即將上映的日本家庭詩篇電影《跟爺爺說再見》中,也可看到日本被佛教、儒家思想影響下的喪禮民俗,過程中的喜怒哀樂更是每個家庭遭逢變故時貼切呈現喔!

延伸閱讀(不要怕!喪葬文化系列):

我們不說再見/敲棺送別孫女 白髮人送黑髮人禁忌

我們不說再見/日本也有農民曆?和曆六曜學問大

資料參考(多看多保庇!):

台灣殯葬資訊網

生命告別為何隆重:解析臺灣喪葬禮俗

采昌國際多媒體

走過路過別錯過,快來請神明保庇一下:https://bobee.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