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桃園早餐》南門第一 林家飯糰好口碑

▲南門飯糰,桃園區老饕忘不了的好味道。(圖/記者李春台攝 , 2018.05.13)
▲南門飯糰,桃園區老饕忘不了的好味道。(圖/記者李春台攝 , 2018.05.13)

記者李春台/桃園報導

今天的桃園早餐要來介紹台灣味的飯糰,桃園區文化街上的「南門飯糰」。網路上名氣比較大的「阿婆飯糰」,事實上也晚了這家「南門飯糰」三年多進駐文化街,桃園南門市場的老字號飯糰,當然就屬這家林家南門飯糰不會錯。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年73歲的林家阿媽說,會開始做飯糰生意也是因緣際會。想起四十多年前,隔壁搬來一戶人家開冰果室,結果因為冰果室的生意一直不見起色,又在門口擺了個攤子改賣飯糰。原本就在南華街與文化街交叉口那個位子賣,結果他做了三四個月之後,生意還是不好,就央求阿媽接手將這攤子頂過去做好了。阿媽爽快答應接了過來,雖然從沒做過飯糰,但是對於飯糰的口味,也從那時候開始自己研發改良,就靠自己的摸索研發一直經營到今天。

最早開始經營的時候,民國62年開始,那時候吃飯糰的人不多,一顆飯糰才賣五塊錢,一斤糯米好像也才10元左右。後來慢慢物價升高,漲到一顆10元、15元,轉眼就賣了三十多年了,攤位也從最早在巷口,搬到自家樓下賣,現在給兒子接手做了。阿媽說,這個兒子原本在賣魚,賣了十幾年的魚,身體都搞壞了,我叫他回來接手賣飯糰,他接手之後我覺得他做的比我還好,更用心去研發改良。

▲阿媽說,這個兒子原本在賣魚,賣了十幾年的魚,身體都搞壞了,我叫他回來接手賣飯糰,他接手之後我覺得他做的比我還好,更用心去研發改良。(圖/記者李春台攝 , 2018.05.13)

接手的林老闆說,飯糰的精髓當然就是「飯」。雖然小時候沒有學過,不過後來回來接手跟著媽媽學煮飯,邊做邊聽媽媽講,約莫煮了兩星期的米就大概抓到訣竅。林老闆說,因為米一年要出兩三次新米,新米隨著時間變老,水分也跟著流失,蒸飯的時候就必須要去抓蒸的時間。所以米的溼度必需要去調整蒸的時間,才能蒸煮出最Q彈好口感的米飯。

米也一定要選品質好的,米都是前一晚睡前就泡水,凌晨三點多開始蒸,米的品質好壞影響飯糰的口感!如果是便宜米,米粒不夠飽滿,飯糰就不會有Q度。以前都只是賣白糯米飯糰,這五六年我們第二代接手之後才增加紫米口味。

▲飯糰的靈魂就在米,挑好米、蒸好飯才能讓飯糰香Q可口唇齒留香。(圖/記者李春台攝 , 2018.05.13)

林老闆說,所有的料都是早上糯米飯蒸好後才開始炒料,料只要新鮮就一定好吃!他也告訴我們,內餡的蘿蔔乾及酸菜都是經過多次清洗之後才會下鍋炒。至於整個飯糰的靈魂-油條則是特別去挑的,因為外面的油條很多都會有油耗味,不然就是炸過頭有苦味,所以油條是特別費心找到好的廠商訂製,製作油條的油都是每天更換新油。所以我們家的油條吃起來不會有油耗味,很新鮮。廠商就是馬上炸,炸好當天就送貨過來。林老闆說,所有的口味都是小的30,大的35,加蛋就另外再加錢,不分白米紫米。

▲第二代接手之後才推出的紫米飯糰,加上每日特選的油條,是桃園在地人的第一首選。(圖/記者李春台攝 , 2018.05.13)

除了鹹飯糰及素的甜飯團之外,老闆娘說,其實還有一個隱藏版飯糰在菜單上是找不到的,客人要主動要求才會特別製作,就是半鹹甜的飯糰。這個隱藏版飯糰其實就是原來的基本味道:酸菜、蘿蔔乾、肉鬆、油條,基本味道再加上花生粉跟糖粉。老闆說半鹹甜的飯糰靈感來自客家人吃的麻糬,沾了白糖粉和花生粉的口感,他也想運用在飯糰的口味上,結果大受歡迎。

贏得在地人的口碑之後,接手的第二代林老闆使命感更重了。南門市場旁短短的一條文化街,卻是桃園人嚴厲刁鑽的口舌味蕾競技場。林老闆說,能在這條街上闖出名號獲得肯定,就有責任繼續擦亮這塊招牌,讓媽媽傳下來的好味道,繼續在這條街上發揚光大,造福老饕!

▲短短一條文化街上,臥虎藏龍的店家讓這裡成為巷弄美食的競技場。(圖/記者李春台攝 , 2018.05.13)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