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萬花筒》影/茆木聰堅持流目屎的行業 傳統烘焙龍眼

▲二水鄉農民茆木聰以龍眼木烘龍眼,烘焙出來龍眼果粒,有濃郁的碳燒柴香味。(圖/記者陳雅芳攝,2018.08.13\\)
▲二水鄉農民茆木聰以龍眼木烘龍眼,烘焙出來龍眼果粒,有濃郁的碳燒柴香味。(圖/記者陳雅芳攝,2018.08.13\\)

記者陳雅芳/彰化報導

在30幾度高溫的氣候下,連續6天要窩在火灶旁、煙霧迷漫中燒材烘烤龍眼果粒,會是甚麼樣的滋味,老農民茆木聰說「是一種流目屎的行業」,雖已過古來稀之齡的茆木聰,對這種以傳統土窯烘焙龍眼的行業表示十分辛苦,但畢竟已走過了一甲子的歲月,且其味道是電烤爐無法比擬,會堅持做到無法動為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二水鄉農民茆木聰以龍眼木烘龍眼,烘焙出來龍眼果粒,有濃郁的碳燒柴香味。(圖/記者陳雅芳攝,2018.08.13)

現在正值龍眼盛產採收期,今年因為少天災寒害等因素,使得產量比去年更豐碩,因此在彰化縣八卦山麓沿線,總是處處可見採龍眼、烘培龍眼的豐收景象,但老農民茆木聰卻捨棄簡易的曬龍眼、電烤龍眼方式做成龍眼乾,原因是前者容易發霉變質,後者缺乏濃郁的龍眼香氣,因此選擇了手續繁複又「厚工」的傳統土灶烘乾法。

▲二水鄉農民茆木聰以龍眼木烘龍眼,烘焙出來龍眼果粒,有濃郁的碳燒柴香味。(圖/記者陳雅芳攝,2018.08.13)

茆木聰說,他60年前讀小學時,就跟著母親學習用傳統土窯灶烘烤生龍眼,將上千斤的果粒平舖在灶爐上,土窯生火後必須不間斷的以慢火烘焙,每隔一兩小時需加一次柴火,以龍眼木為柴薪,烘出來會有特殊香氣。烘龍眼全憑經驗控制火侯,火勢太小,果肉容易腐爛;火勢太大,龍眼會焦黑,每2個小時必須翻攪一次,確保龍眼平均受熱,得經歷六天五夜的監控。

▲正值龍眼盛產採收期。(圖/記者陳雅芳攝,2018.08.13)

而且火侯要控制在4、50度,在煙霧迷漫又高溫炎熱的氣溫中,眼睛常被燻的淚水直流,加上汗流浹背,茆木聰笑說,這種「流目屎的行業」太辛苦,年輕人都不願意接續,未來想吃到傳統木柴煙燻燒烤的傳統龍眼乾恐怕不容易。

▲二水鄉農民茆木聰以龍眼木烘龍眼,烘焙出來龍眼果粒,有濃郁的碳燒柴香味。(圖/記者陳雅芳攝,2018.08.13)

茆木聰也表示,礙於體力及人力,每年以純手工土窯烘烤龍眼乾的數量並不多,多數都供應固定熟客,因為風味特別濃郁香甜、果肉Q彈好滋味,老顧客爭相搶購,就是要吃到傳統風味的「流淚龍眼乾」。

▲正值龍眼盛產採收期。(圖/記者陳雅芳攝,2018.08.13)

茆木聰指出,以傳統土窯灶搭配龍眼木當柴火燻製出的龍眼乾過程相當費時費工,灶火得24小時不間斷,至少得烘焙個6天5夜,還得根據溫濕度、果實含水量調整時間,但風味就是與機器烘乾的不同,很受市場青睞。農會總幹事蔡文琳說,古法烘焙龍眼乾,濃濃的碳燒柴香味,送禮自用兩相宜,許多農家的龍眼乾今年已全數被預定銷售一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跨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