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柯志遠/《誰先愛上他的》放下第一人稱學會愛

《誰先愛上他的》是一個比想像還要更扣人心弦的電影,雲淡風輕處,波瀾壯闊,聲嘶力竭處,直指人心,看時妙趣橫生,看完低迴不已。(圖/親愛的工作室提供)
《誰先愛上他的》是一個比想像還要更扣人心弦的電影,雲淡風輕處,波瀾壯闊,聲嘶力竭處,直指人心,看時妙趣橫生,看完低迴不已。(圖/親愛的工作室提供)

文 / 柯志遠

這個故事在說什麼呢?在說一個兵荒馬亂卻不敢棄械投降的母親,在說一個心已如槁木死灰巴不得下一秒就把自己埋葬,卻被硬拖出來必須先解決眼前的紛紛擾擾的情人,一個臭臉小孩的闖入,一個trouble-maker的賴著不走,卻讓手足無措的回到了軌道,讓心灰意冷的重新尋著了著地的生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句「老公接電話哦!」的手機鈴聲,讓世界瞬間靜止,炸開的卻不是屬於「秘密」這兩個字的陰暗、自私或迴避,而是裡頭的犧牲、大愛、不離不棄。這個故事在說什麼呢?在說過去,在說未來,在說時間長河裡所有愛著你的人,以及愛著愛著你的人的那些人。這個故事在說什麼呢?在說許多人生跟你「對著幹」的破事兒,銀幕上那些演員咋呼咋呼地追趕跑跳著,卻讓你時不時愣住三秒,因為,那剎那,你總覺得眼前不期而遇的,是歲月裡的某個自己。

這個電影在演什麼呢?他讓你津津有味地看得入神,卻又好多次不自覺熱淚滑下臉頰,你趁著戲院的黑暗慌忙擦去,不讓其他人看到(也不讓自己看到)然後,繼續笑…。

呂蒔媛、徐譽庭的劇本給了《誰先愛上他的》這個電影溫度與肌理,更給了宏觀與格局。(圖/親愛的工作室提供) 呂蒔媛、徐譽庭的劇本給了《誰先愛上他的》這個電影溫度與肌理,更給了宏觀與格局。(圖/親愛的工作室提供)

《誰先愛上他的》是一個比想像還要更扣人心弦的電影,雲淡風輕處,波瀾壯闊,聲嘶力竭處,直指人心,看時妙趣橫生,看完低迴不已,說是告訴你一個外遇的「事件」,其實視野遠遠遼闊、深邃許多,刻劃了人生裡跟愛有關的所有無奈、衝撞、悲憫與包容。

呂蒔媛、徐譽庭的劇本給了《誰先愛上他的》這個電影溫度與肌理,更給了宏觀與格局。這個劇本說故事的技巧令人驚豔:時間軸的裁切,行雲流水得如詩如樂,毫無阻滯,與敘事的真情實感環環相扣,恣意銜接,卻完全不會影響觀眾的理解與入戲。

戲的前2/3,以兒子「宋呈希」與心理輔導師的對話做為鋪墊,事件發生的拼湊乍看章法零亂,其實卻串聯出最精準的情緒(情感)軸線,謝盈萱在土地公廟(?)前的佇足、抬頭、沉思,前後兩個鏡頭之間,容納了更多往事的細節交代,不論在編劇或剪接的創意上,都妙至毫巔,值得擊節喝采。

整齣戲核心人物才三個(外加一個幾乎都以暗場處理的,「記憶中的宋正遠」),卻從角色跟角色間關係的多重界定(同時是加害者與救贖者,同時是困局的造成者與梳理者,同時是絕望也是希望,同時是命運的疑問與解答,同時是人生跋涉途中的敵對與依傍),微妙而雋永地,建構出了一個人面對社會人際時,與所有擦肩而過身影的諸多面相。

《誰先愛上他的》編劇的頂級技巧,揮灑自若,爐火純青,讓人歎為觀止。(圖/親愛的工作室提供) 《誰先愛上他的》編劇的頂級技巧,揮灑自若,爐火純青,讓人歎為觀止。(圖/親愛的工作室提供)

這些編劇的頂級技巧,揮灑自若,爐火純青,讓人歎為觀止,然而更進一步讓人動容的,卻還是這個劇本說故事的「態度」,這麼活潑到甚至有點歡脫的筆齣,刻劃的卻是種種生命裡的無可奈何:性向的決定是無可奈何,必須迎合世俗的期待是無可奈何,癌症是無可奈何,生離死別是無可奈何,來不及從容、安祥地道別是無可奈何…。

然而,這些背負著無奈與傷痛的人們,他們也許狼狽不堪,也許心力交瘁,卻始終仍舊在拼了命地尋找「出路」,而這個故事告訴觀眾的是,只要你沒放棄這個尋追,你會瞭解你並不是單打獨鬥,會有你不曾預期過的肩膀在驀然回首的時候撐你一把,讓你可以再繼續昂首前行(即便那曾經是妳一度恨之入骨的人)。

故事的最後,資深媒體人高愛倫客串的「阿傑媽媽」,那一束花,那個擁抱,那終於可以理直氣壯哭出來的嚎啕,不是句點,是《誰先愛上他的》這個故事的懷抱與高度,足以令人刻骨銘心一輩子。

輔助徐譽庭完成導演處女作的許智彥才33歲,接受採訪時一直謙卑地認為自己只是完成了一個很簡單很「小」的電影,卻不知道《誰先愛上他的》的「完成度」之高,所克服的困難度之刁鑽,以及已臻渾然天成的駕馭手法,都是足以引發讚嘆的。

一個作品出現幾個關鍵主創位置彼此「華山論劍」的狀況是精彩的,卻也是兇險的,戲的前1/4,坦白說劇本太「搶」了,對白的字數、語法都表現太「過」了(平凡生活的正常人,很少會以那樣的節奏講那麼多話),這種相對更適合舞台劇的調性,欣慰的是遇上了邱澤、謝盈萱這樣遇強更強的優秀演員,然而更幸運的是經由導演在「視覺調度」、「節奏剪輯」上的處理,這些問題都不再成問題,被「內化」得舉重若輕,意外地成為這個電影「辨識度」特別高獨樹一幟的「風格」。

其他,諸如動畫特效的添加,在許多段落不再只是調劑的趣味,甚至本身就傳遞了頗堪進一步咀嚼、玩味的訊息,例如那頂「宋呈希」頭頂上的皇冠(因為他讓兩個大人的生活攪成一鍋粥,都必須繞著他團團轉),突如其來地「匡噹」一聲掉下來後,還落寞地在地上躺了很久。再如,「阿傑」所住的那棟公寓,所呈現出的一種「亂中自見秩序」的世界觀,再如在巷弄中做回收的老夫婦…等等稍縱即逝的細節設計,都展現了這個年輕導演「電影感」的敏銳、嫻熟、用心,以及創作能量的源源不絕,許智彥導演後續的發展,毋寧是格外讓人期待的。

《誰先愛上他的》的演員註定是要在台灣電影歷史流下非比尋常的偉大印記,光憑那場彈吉他的戲,一鏡到底的近鏡畫面裡,邱澤眼中始終噙著淚,始終沒有墜落下來,就已經值得上一座影帝獎(我指的是那個份量)。邱澤在《誰先愛上他的》裡的演繹,是「教科書」等級的,因為他示範了一個對任何演員都必須奉行的圭臬,就是對於角色100%的「信念感」,他「相信」了這個人物,他「相信」了這個人物所有在故事裡的情境(處境),毫無雜念地真正「活」出了(愛出了)讓觀眾由衷、自然被「導引」進入的思維、情感世界,裡頭的無數片段:斷髮、初遇、隔著舞台的凝望、「正遠老師,我可以親你嗎?」、gay bar巷內的揮拳、人家在找打火機點鞭炮,他在機車上那不由自主要起身的動作、「感情都在你那邊,哪還有感情?」、以及人都走了還跑到醫院去送小籠包…。

這些戲裡的片段,因為那個情感那樣真實、完整、通透,那樣滲入細胞與呼吸,就算是一閃而過的細微末節,也都讓人過目難忘,足以成就經典。而那些「宋呈希」口中「成天穿著睡衣走來走去」的戲,邱澤展現了演技的另一番細膩,那些玩世不恭大大咧咧的舉手投足,外顯的張狂底下,卻讓誰都能感受得到他內心的深沉哀痛與絕望,他的感情他的心其實也一起跟著死了,卻必須打點起精神來應付眼前的這些狗屁倒灶、這兩個不速之客,以及那個以「峇里島歌聲」做為載體的「百日告別」。這個反差,是極其細緻、艱難的,這份演技是完美而高級的,不但亮眼奪目,更值得細細體會。

《誰先愛上他的》告訴觀眾的是,只要你沒放棄尋追,你會瞭解你並不是單打獨鬥,會有你不曾預期過的肩膀在驀然回首的時候撐你一把。(圖/親愛的工作室提供) 《誰先愛上他的》告訴觀眾的是,只要你沒放棄尋追,你會瞭解你並不是單打獨鬥,會有你不曾預期過的肩膀在驀然回首的時候撐你一把。(圖/親愛的工作室提供)

同樣的,光憑那段在心理諮商時說的話「難道裡頭沒有一點真愛嗎?只是一點點…」,謝盈萱就已經值得上一座影后獎(我指的是那個份量)。經常有人會說一個「壓抑」的人物不好揣摩、呈現,而謝盈萱在戲裡有90%的演法是需要大呼小叫的,是處於一種情緒極度激動的,時而爆怒時而哀號時而慌亂,這種人物「狀態」對於演員的發揮,也是一種「制約」,跟「壓抑」的戲一樣,都沒有太多可以鬆緊有緻地去拉出起伏「線條」的餘裕,難能可貴的是,她在這其實也是一種被「壓縮」的情緒跨幅裡,神奇地掌握到了繁複的層次。

那些「虎虎生風」的肢體顯現,往深處、細節去看,那個力道拿捏因為情緒的「性質」而有所變化,一個心碎的妻子,你可以同時領略到她的「悲」與「憤」,一個無助倉皇的母親,你可以同時設身處地感受到她的「焦灼」與「頑強」,這個富於「層次」、「力道」的演技經營,直如魔法一般,精彩絕倫,令人目不暇給,卻又在眼花撩亂的同時密密實實地把這樣一個女人情感上的「大起大落、生死涅槃」,塑造得那麼有血有肉,逼近眼前。

至於叛逆的兒子「宋呈希」做為整部電影結構上的「敘事者」(narrator),年輕的黃聖球看似沒有太「技術面」的演技發揮,然而恰如其份的「收」,卻稱職地扮演了涵蓋、連接、承載這整個故事(以及裡頭所有的心理衝撞)的「容器」功能,一個板著一張臉的男孩,很有「存在感」地兜住了這樣波濤起伏的情節的「完整性」,十分不容易。

戲份不多的陳如山,是「四分衛樂團」的主唱,跨界客串,卻誕生了台灣電影屏幕上將可能被永誌難忘的角色「宋正遠」,他的演出看不到太多表演的鑿痕,只有呼之欲出的「真誠,真誠,真誠」,不論是校園門口情緒張力濃烈的父親的張望,或病榻上有氣無力的一句「小籠包」,全都真實得不可思議,而也正因為他的這份「真實」,方纔成立了這個故事內在所有「真情實感」的發生,畫龍點睛,堪稱「靈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