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兩岸回溫風箏首飛跨海峽 「鳶都」手工風箏來台巡展

▲山東濰坊風箏文化交流團來訪,在基隆、竹縣、金門三地展出精美的手工風箏。(圖/記者常似虎攝,2018.12.13)
▲山東濰坊風箏文化交流團來訪,在基隆、竹縣、金門三地展出精美的手工風箏。(圖/記者常似虎攝,2018.12.13)

記者常似虎 / 竹縣報導

兩岸交流逐漸回溫,來自「世界風箏之都」(又稱鳶都)的山東濰坊參訪團迎風高飛,攜帶琳瑯滿目、各式各色的大小風箏來台巡迴展示,包括基隆、新竹縣、金門等地,讓傳統手工製作的風箏技藝得以發揚,「風箏傳友誼,銀線連四海」,加強文化交流合作,進一步帶動產業發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風箏協會副主席王永訓自幼就迷上風箏,致力於傳承、推廣風箏手作技藝。(圖/記者常似虎攝,2018.12.13)

中國風箏協會副主席王永訓表示,在每年的4月份舉辦的山東濰坊國際風箏會又稱「風箏節」,至今已堂堂進入第35屆,包括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共有65個會員國前來交流,與北京地壇廟會、哈爾濱冰燈節、自貢燈會並稱為中國四大群眾文化活動,並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以竹條、絲綢精心製作的風箏,除了翱翔天際外,還可以作為裝飾品、體面大方的禮贈品。(圖/記者常似虎攝,2018.12.13)

在濰坊市擁有一千畝地作為施放風箏專用場地,有超過3萬人直接從事風箏工作,每年「風箏節」可創造高達20億人民幣的經濟效益,再加上楊家埠的木版年畫等傳統民俗手工藝品延伸出來的相關產業,創造的產值更是難以估算。


▲長達六米的仕女美人魚風箏,搖曳生姿栩栩如生。(圖/記者常似虎攝,2018.12.13)

王永訓從5、6歲就喜歡上風箏,累積40餘年經驗,如今已經是國寶級技藝名家,獲獎無數,曾經製作過3300米長度的巨型龍頭蜈蚣風箏,需要40多人協力放飛,而且風箏線須先固定在柱子上,才能抵擋2噸重的風力;作品也曾「搭乘」神舟11號遨遊太空66天,具有非凡的象徵意義。


▲新竹縣兩岸青年交流協會顧問陳信溢歡迎各界前來體驗風箏之美。(圖/記者常似虎攝,2018.12.13)

此行在台共有三個展示地點,包括基隆市七堵區正光里民活動中心、新竹縣湖口鄉龍威釣蝦場以及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新竹縣兩岸青年交流協會顧問陳信溢表示,純手工製作的濰坊風箏設計精緻,畫風更是細膩動人,不論是長達6米的仕女美人魚、到數十公分的蝦、蟹、蝴蝶,或是生動逼真的龍、虎、火烈鳥等,都充分展現傳統技藝的微妙巧思,值得各界參觀體驗,一覽「人類最原始飛行器」之美。
關鍵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