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人物/張愛玲的舊金山 錦瑟年華誰與度

微雨中的舊金山。
微雨中的舊金山。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微雨中的舊金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早起到酒店外找咖啡小館吃早餐。大霧彌漫著的城市,空氣濕漉漉的,兩旁高樓林立,路人行色匆忙,拉著辮子的電車開過來,在紅燈前『吱』的一聲停住,觀光車吭哧吭哧的順著紅路爬上大坡,真是久違了的城市味道和景觀。在洛杉磯大鄉鎮住久了,有時還真想念這樣的城市生活。

根據台灣網報導,筆者住的酒店,離Bush街不遠。Bush街645號,一座紅磚的公寓樓房,是張愛玲曾經住過的地方。

張愛玲的錦瑟年華誰與度?

在這個街區安靜的站一站,讓思緒隨著細細的雨絲漂離,就會明白張愛玲為什麼喜歡這裡—因為像上海,她魂牽夢縈又不得不離開的地方。兩年半後,張愛玲也不得不離開這裡,重新開始她的飄泊。

關於張愛玲的愛情和婚姻,人們更津津樂道的是張愛玲與胡蘭成,那一段「低到塵埃裡」的愛情,婚書上寫著「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戀人們拿著婚書,就以為可以死生契闊,與子皆老,殊不知愛情就是一種混沌的宿命。

張愛玲和賴雅,相識於冰天雪地的美國麥克道威爾文藝營。當時陷於困境的張愛玲申請到免費提供食宿的文藝營寫作,遇到幾乎同樣境遇的賴雅。賴雅也是才子,曾經才華橫溢曾經揮金如土,曾經率直任誕清俊通脫,頗似大陸的魏晉名士。

那年張愛玲36歲,賴雅65歲,張愛玲為什麼會選擇那時在寫作上生活和寫作上都已算是潦倒的賴雅,人們有種種猜測,但也不過是猜測而已,張愛玲自己對此不著一字。相信那種低到塵埃的愛已是曾經滄海。 那冰天雪地裡孕育的感情,溫暖卻單薄,如果張愛玲沒有懷孕,賴雅不會向她求婚。

賴雅在求婚一事上頗有紳士風度。如果沒有這個孩子,張愛玲的美國生涯完全可能是另外一種生活。命運帶來又帶走這個孩子,把張愛玲帶到舊金山,帶到邁阿密,帶到康橋……最後沉寂在洛杉磯。

他們終於結婚了。張愛玲的這段婚姻頗受非議,有些人,包括賴雅的女兒,總認為張愛玲和賴雅結婚是有動機的,這個動機就是留在美國的身份。誰知道呢,當事人一字不提,旁人其實不便猜測。不過是又怎樣呢,這些年,人們不都看慣了美國身份的滄海桑田,愛情總是不需要理由,你儂我儂,不管缸裡有沒有米,然而生活需要種種理由。

張愛玲和賴雅舉行了簡單的婚禮,只是孩子被打掉了,這是賴雅求婚的條件。旁人很難對此置評,因為張愛玲自己同意。

多年後,張愛玲孑然一身在洛杉磯西木區的一間公寓中去世,不知在後來那些孤獨寂寞的歲月裡,張愛玲有沒有想起那個在另一個世界的孩子。有人說像張愛玲這種不食人間煙火的人不會喜歡孩子,這種人遠離紅塵,不會照料孩子,可是人們有想過張愛玲會照料中風癱瘓的賴雅?雖然幾有逃避,但終究是陪伴著直至賴雅去世。

舊金山之於張愛玲,是一座浸透淡淡鄉愁又展開美好未來的城市,夫婦倆住的公寓,每月要付70美元,這對當時的張愛玲來說,是舒適也是奢侈的。不遠的地方就是華埠,有名的杜邦街,張愛玲常常到那裡買豆腐買點心,和朋友小憩聊天,叮叮噹噹的電車聲,張愛玲常常恍如在上海的公寓,在鄉愁中入睡,在鄉愁中醒來。在舊金山,曾經持難民身份的張愛玲,歸化成為美國公民。

賴雅(左)和張愛玲(右)。



夫婦倆各自有自己的寫作計劃,賴雅在住家附近的小街租了一間小小的辦公室,從事他的寫作計劃,那時候的賴雅,才能、精力、身體都走向衰落,但還是鼓舞著自己,希望開拓一片新天地。張愛玲忙於為香港電影公司寫劇本,為香港『美國新聞處』翻譯別人的作品,同時寫新的小說。兩人各自為自己的理想忙碌,閒暇時兩人攜手去逛街去喝咖啡去看電影。

這是一段相濡以沫,冷暖與共的日子。舊金山的歲月是張愛玲漂泊生涯的一塊綠洲,歲月安靜而美好,然而張愛玲卻感到她的寫作遭遇瓶頸,她毅然決然放棄了這一切,離開驚愕不已的賴雅,離開美國前往台灣和香港,追尋成功的機會。

世事艱難,舊金山的靜好歲月永遠不復再現了。現世安穩對才氣橫溢心高氣傲張愛玲來說是奢望。後來,張愛玲為無法專心寫作而煩心,為生活的困頓發愁,為賴雅纏綿病榻憂心和感到無奈,更為自己的作品無法進入美國主流社會,無法再現往日輝煌而感傷。『著書都為稻粱謀,成為張愛玲寫作的動力之一。

張愛玲和賴雅的11年婚姻生活,就像一領簡約的旗袍,漸次爬上跳蚤,越來越多的跳蚤演繹了『貧窮夫妻百日哀』的一段世俗故事。愛情呢?低於塵埃的花早就枯萎了,新大陸的舊金山只來得及孕出柔弱的不經風雨的蓓蕾。

古希臘有個神話,人原來是一個完整體,天神憂慮人的力量,所以把人分成兩半。從此人類因著另一半的記憶,忙著尋找自己的另一半,追求完整的人和人生。

張愛玲。

對張愛玲來說,無論是胡蘭成還是賴雅,都不是那另一半。世間肯定有一個適合張愛玲的人,那一半,或許張愛玲從未遇見過,或許張愛玲遇見過,只不過他們有緣無分。死生契闊的事,只有命運說了算。

穿越了民國的煙雨和舊金山的薄霧,孤傲的張愛玲看不見彼岸,然而她還是義無反顧的走下去,一直到陽光燦爛而寂寥的洛杉磯……。

站在Bush街645號,一座紅磚的公寓樓房前,腦海裡回響的是那句詞:錦瑟年華誰與度,莫問情歸處?

胡蘭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