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沒了人口紅利 陳美伶:提升內需非常重要

▲國發會主委陳美伶認為,台灣應該要積極發展內需。(圖/記者林柏年攝)
▲國發會主委陳美伶認為,台灣應該要積極發展內需。(圖/記者林柏年攝)

記者陳俐穎/台北報導

產業結構改變,台灣已經跳脫傳統農業社會,不需要多餘人力耕作,「多子多孫多福氣」的概念也消退,邁入少子化的社會結構,這樣的現況造成了許多社會問題。「人口的斷層是大危機!」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陳美伶指出,照這情況發展,在2022年時,台灣的人口可能呈現負成長,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更是嚴重,必須要未雨綢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經濟一向與國際經貿易脫不了關係,在美國與中國大陸兩國角力之際,陳美伶認為,台灣被夾在兩個大國中間,台灣是不可能沒有影響的,台灣過去過度依賴大陸市場,但我們不能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春江水暖鴨先知」其實許多企業已經開始往外布局,而台灣也不能老是依賴別人,還是要靠自己,所以內需是非常重要的。

「台灣已經快要沒有人口紅利了!」陳美伶指出,由於少子化的緣故,台灣的勞動人口越來越少,工資隨之上漲,台灣已經沒有廉價的勞動力可以跟東南亞或是大陸競爭,因此從外國引進「移民」成為填補勞動力的重要方針,她也認為,除此之外「育人、攬才」也是台灣未來發展的關鍵。

行政院長賴清德在今年年初時提出「安居樂業、生生不息、均衡台灣」的施政三支箭,過去曾任台南市政府秘書長的陳美伶,與賴清德共事的日子十分長,了解賴清德的施政作風,跟著賴揆的大原則,她認為,要救台灣的少子化,政府也需要有所作為。

▲新竹縣辦理農村再生趨勢交流座談會,討論「區域共好,地方創生」主題。(圖/新竹縣政府提供 , 2017.09.25) ▲新竹縣辦理農村再生趨勢交流座談會,討論「區域共好,地方創生」主題。(圖/NOWnews資料照,新竹縣政府提供)

台灣人口漸漸緊縮,加上都市發展,人口大量的往北部大都市移動,造成南北失衡嚴重,要達成「均衡台灣」,就需要讓南北人口漸漸趨於平衡。以目前的狀況看來,過去5年來,台灣只有6個縣市人口增加,且集中在北部,就算台南稍有增長,但比例相對少,而其他縣市則都呈現減少的姿態。陳美伶說,要讓人口回流,就需要找到各地的「DNA」。

勞動力短缺問題日益嚴重,陳美伶提到,國發會認為「新經濟移民」與「地方創生」成為兩大重要的施政方針。地方創生這個概念源自日本,是讓地方擁有永續經營甚至是獲利的能力,找出地方特點並建立商業模式,地方有獲利,就會吸引青年或是退休的人返鄉發展,落地生根。

從社區總體營造、農村再生到現在的地方創生,到底不同在哪?先前的政策又為何無法吸引人口回流呢?陳美伶分析,過去的政策注重在「硬體」,提供經費補助讓地方整修家園,也與許多學校合作,但學生畢業後就又離開當地,無法留人,要讓地方生生不息,「產業」發展是最重要的課題。

「不能每個地方都做鳳梨酥」陳美伶說,過去發展觀光特產時,同質性太高,大家看那樣特產賣得好,就一窩蜂地去做,她認為,透過社區、當地居民或耆老,找出在地特色,再加上科技的投入,讓年輕人或有新創意思維的人願意願回鄉創業,注入活水。

陳美伶提到,過去的政策多是讓地方提案,然後給予補助,造成有些人很會寫企劃書,向多個部會提案,重複領取補助款,而真正需要的人反而無法拿到資源,因此,整合各部會的資源也是未來重要的措施之一。

「投資勝過補助。」她認為,要跳脫政府補助的思維,重點是要吸引民間的投資,由於民間的眼光更加精準,政府可以幫有想法的年輕人與企業牽線,讓企業看到「千里馬」,才能生生不息。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