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政院防空通道 蔣經國演習曾使用過

在行政院行政大樓底下,有一個 鮮為人知的地下防空通道。(圖/林人芳攝,2019,02,06
在行政院行政大樓底下,有一個 鮮為人知的地下防空通道。(圖/林人芳攝,2019,02,06

在行政院辦公大樓地底下,有一條鮮為人知的地下防空通道,前行政院長蔣經國演習時也曾彎腰躲過。不過這條通道高低起伏大相當不好走,最低處大概只有70公分,一般人只能低著頭走,究竟這條地下通道是不是蓋來當作防空通道使用,至今仍是個不解之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行政院辦公大樓是國定古蹟,原為日治時期的台北市役所(約相當於現在的台北市政府),是日治時期日本政府蓋的最後一棟政府建築物,1937年開始規劃興建,正式啟用是在1941年,而這條地下通道也是同時完工啟用。

這條通過如今已很少使用,通道全長約800公尺,入口是從一樓大禮堂後面一個小小準備室的角落旁,有一道往下方的階梯,梯子盡頭的門僅高約100公分,這道矮小的門,就是通往政院地下神秘防空通道的入口,出口則位於後門警衛室。

行政院的地方防空通過入口,是從一樓大禮堂後面的小小準備室角落,有一個通往下方的階梯進入。(圖/林人芳攝,2019,02,06) 行政院的地方防空通過入口,是從一樓大禮堂後面的小小準備室角落,有一個通往下方的階梯進入。(圖/林人芳攝,2019,02,06)

要進入這個防空通道,必須彎著腰低著頭,才能勉強通過矮小的入口,進入位於行政院大樓正下方的防空通道,從準備室入口進入階梯後是一個圓環狀通道,順著政院大樓下方繞一圈,通道沿途有不少樑柱壓縮高度,全程高度約在70到170公分之間,相當不好走。

尤其通道近期已不再當防空使用,轉而作為管線間與倉庫,因此沿途中擺放著不少雜物,甚至還有分離式冷氣的主機置放其中,在高低起伏不定的樑柱下,更增加了通行的困難度。

行政院地下通道已不再當防空,成為雜物區,尤其在高低起伏不定的樑柱下,更增加了通行的困難度。(圖/記者林人芳攝,2019,02,06) 行政院地下通道已不再當防空,成為雜物區,尤其在高低起伏不定的樑柱下,更增加了通行的困難度。(圖/記者林人芳攝,2019,02,06)

行政院公共關係處參議張文釋表示,在兩岸關係緊張的民國60年代,每逢演習時,空襲警報一響起,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就會帶著政院全體員工躲進這個防空通道。

為避免數百人同時躲入防空通道,造成通道內過於混亂,通道入口的兩邊便分成「長官區」與一般人員區,長官區專供副秘書長級以上官員使用,其餘人員則在一般人員區;不過防空通道原本究竟是什麼用途,至今仍無定論。

為避免數百人同時躲入行政院防空通道,造成通道內過於混亂,通道入口的兩邊分成「長官區」與一般人員區,長官區專供副秘書長級以上官員使用。(圖/記者林人芳攝,2019,02,06) 為避免數百人同時躲入行政院防空通道,造成通道內過於混亂,通道入口的兩邊分成「長官區」與一般人員區,長官區專供副秘書長級以上官員使用。(圖/記者林人芳攝,2019,02,06)

日本政府在興建政院大樓時期,適逢盧溝橋事變爆發,若在政府建築下設計防空通道也算合理,不過張文釋說,政院曾找學者進行研究,學者都認為通道太難行走,高低不齊的樑柱又容易讓人撞到頭,因此當作防空逃生的機率不高。

行政院這個不為人知的地下通道,因已無法找到最原始的設計圖,至今仍無法真正了解最初的設計用意,不過因為行走困難,後來也成為行政院置放雜物之處, 未來若要使用,恐怕需要再整理才行。

政院曾找學者進行研究,學者都認為通道太難行走,當作防空逃生的機率不高。(圖/記者林人芳攝,2019,02,06) 政院曾找學者進行研究,學者都認為通道太難行走,當作防空逃生的機率不高。(圖/記者林人芳攝,2019,02,06)

行政院的地方防空通道出口, 是位於行政大樓後門警衛室。(圖/記者林人芳攝,2019,02,06) 行政院的地方防空通道出口, 是位於行政大樓後門警衛室。(圖/記者林人芳攝,2019,02,06)"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跨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