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遭社群全面封殺 歐洲憂科技巨頭「凌駕言論自由」

▲川普的社群帳號被推特、臉書凍結,其支持者在YouTube發布的影片被下架,擁有大量保守派用戶的Parler也被Google、Apple封殺,引發外界對科技巨頭凌駕言論自由的擔憂。(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川普的社群帳號被推特、臉書凍結,其支持者在YouTube發布的影片被下架,擁有大量保守派用戶的Parler也被Google、Apple封殺,引發外界對科技巨頭凌駕言論自由的擔憂。(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國際中心林孝萱/綜合報導

美國國會於當地時間1月6日遭到激進的保守派人士強行闖入,暴力衝突事件造成至少5人死亡、多人受傷,而總統川普被輿論指控涉嫌煽動暴力。國會動亂隔日(7),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相繼宣布無限期停權川普的帳號,緊接著擁有大量「川粉」用戶的平台「Parler」也遭到Google、Amazon等科技公司封殺。一連串的事件,激起外界關注社群平台的言論審查權利與標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國會1月6日舉行聯席會議認證大選選舉人票結果,激進的川普支持者似乎已經先在社群平台上集結,預謀在當日發起示威,闖入國會大廈試圖阻止議員們表決。這場暴力示威震驚全美,也讓全世界驚訝老牌民主國家面臨的困境。美國內部跨黨派一致譴責暴力,民主黨再次凝聚能量要求川普下台,但除了暴風中心的川普,社群平台也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激進的川普支持者響應網路上的號召,於1月6日下午,在國會剛開始進行認證選舉人票時發起示威抗議。(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激進的川普支持者響應網路上的號召,於1月6日下午,在國會剛開始進行認證選舉人票時發起示威抗議。(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雖然從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推特、臉書都對「假消息」進行嚴格的管控,甚至在選後一度刪除所有指控選舉舞弊的內容。但國會動亂期間,示威者的肖像、陰謀論、中彈身亡的川粉,各式各樣鼓譟民眾的資訊仍在社群中流竄,像是無法遏止的病毒一樣擴散,進一步分化美國社會。

川普以熱愛「發推文」著稱,社群媒體也是他最大的政治資產之一,在各大平台上至少擁有1億名粉絲,他曾經在推特上發動貿易戰、宣布行政命令,從COVID-19康復後第一件事也是上傳小短片宣告回到白宮,讓全世界都無法忽視「@realdonaldtrump」的任何一條推文。但國會暴亂發生後,推特、臉書先是暫時凍結川普帳號,不久之後正式宣布無期限封鎖。

▲(圖/翻攝自Twitter)
▲川普的推特已被該公司無限期停用。(圖/翻攝自Twitter)
社群封殺川普的戰火點燃後,Google、Apple等科技巨頭宣布,由於未能移除諸如煽動暴力等內容,將下架擁有大量川粉的「Parler」,Amazon也宣布將切斷AWS服務。「Parler」因為管控言論政策較寬鬆,曾在大選失利後湧入大量的川普支持者。

面對科技公司、社群平台的追殺,共和黨議員盧比歐(Marco Rubio)批評,這是在扼殺言論自由,將讓民主美國淪為中國的笑柄,並指控推特、臉書不是基於道德而行動,只是因為民主黨即將上台,社群自認為可以避面民主黨對他們制定限制法規。

歐洲方面的看法認為,社群平台正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最佳例子。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是第一個公開質疑社群巨擘做法的政治領袖,其發言人塞博特(Steffen Seibert)表示,言論自由為基本權利,若要干涉必須要透過法律,並且在立法機構制定的限制內介入,而不是交由社群媒體公司高層來決定。

德國總理發言人塞博特強調,煽動暴力是錯誤的,同時也支持社群平台在文章標註事實查核等警示,以控管假消息傳播;但面對煽動暴力問題,處理方式應該由政府制定法規,透過封殺帳號來遏止人民的言論已經過頭了。

法國作為最早向科技業徵收營銷税的國家之一,該國經濟財政部長勒麥爾(Bruno Le Maire)表示,對推特自主關閉川普的帳號感到非常震驚,監管網路空間是必須的,但這並不應該由公司來做,網路世界現在已經被幾家大公司控制,寡頭已經成為所有國家、民主制度的威脅。

除了經濟財政部長,法國極左派領導人梅蘭雄(Jean-Luc Mélenchon)、極右派歐洲議會議員勒龐(Marine Le Pen)都不認同由科技公司掌管公共言論。勒龐直言,不能讓Google,蘋果,臉書和亞馬遜以川普的行為作為藉口,僭取控制公共辯論的權力。

▲歐盟與中國領導人
▲德國總理梅克爾是第一個公開反對社群隨意封鎖用戶帳號的政治領袖。(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英國《衛報》指責,川普從入主白宮到煽動支持者,都是由社群一手造就。正是社群的演算法導致了暴力衝突,甚至是美國社會分裂問題。社群經營的商業模式,為了數十億美元的利潤,利用大數據推算用戶有興趣、想要看到的內容,從而將陰謀論、暴力推廣至數百萬人面前。

社群巨頭、科技公司現在想透過封鎖川普遏止暴力,事實上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只是將這些人的聲音變成潛在的風險。川普絕不是第一個煽動美國群眾的人,也不會是最後一個,他言語的力量正是被Google、臉書強化,參與國會暴動的人們真心認為,自己是在阻止民主覆亡,因為整個資訊系統都在鼓勵他們質疑權威機構。

社群平台在獲得大量廣告收益的同時,也衝擊傳統資訊產業,過去15年美國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報紙倒閉。取而代之的是「QAnon」這種陰謀論團體在網路上傳播,他們的理論荒謬但吸引人,平台將這些內容放大可以帶來可觀的利潤。據統計,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Google居然提供86%有關病毒陰謀論的網站廣告服務。

▲川普回擊推特,事實查核內容是來自假新聞。(圖/翻攝自推特)
▲川普在11月3日大選過後,不斷指控選舉舞弊,推特在相關的推文都標註了「事實查核」的標注。川普曾推特上反擊平台損害言論自由。(圖/翻攝自推特)
衛報》呼籲美國決策階層必須意識到社群、Google等獲利模式背後的隱憂。美國1970年代起,立法不斷鬆綁廣告、出版、新聞等限制規定,並削弱反托拉斯(反壟斷)法、廢除公平原則等保護市場的政策,1996年的《電信法》甚至掀起通訊業併購潮;過去20年,美國政府放縱Google和Facebook進行數百次的合併,擴展成現在難以挑戰的巨獸。

CNBC》評論認為,國會應該要制定法律,要求社群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目前48個州、跨黨派的司法部長已提出Google、臉書的反壟斷訴訟,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似乎也了解到社群媒體在美國社會分裂議題上扮演的角色,以「團結美國」為主要政見的拜登勢必得出手處理。

評論呼籲國會制定法律,要求Google、FaceBook誹謗、虛假訊息負責,並且責罰在平台上分享煽動暴力行為內容的用戶;補足《電信法》的漏洞勢必將改變臉書、Google、Twitter、YouTube的業務、增加科技、社群公司的成本,但美國民主健全遠比這些金錢來得重要。

▲對於美國國會1月6日的動亂,歐洲各國皆不支持暴力示威,但之後社群平台封殺川普的行為,也引發歐洲擔憂科技巨頭主導輿論的能力。(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對於美國國會1月6日的動亂,歐洲各國皆不支持暴力示威,但之後社群平台封殺川普的行為,也引發歐洲擔憂科技巨頭主導輿論的能力。(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