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俗百科/拜拜完別忘了幫桂圓「脫殼」!關鍵動作不能少

桂圓乾示意圖。(圖/翻攝自網路)
桂圓乾示意圖。(圖/翻攝自網路)

黃彥昇

跟著家中長輩到台北行天宮拜拜是許多人兒時的回憶,廟外面賣的甜米糕,更是讓所有去行天宮拜拜的小孩子吃在嘴裡、甜在心裡,米糕的甜膩滋味也成了兒時「信仰」的味道。
甜米糕。(圖/翻攝自鑫榮印刷有感而發粉專)
甜米糕。(圖/翻攝自鑫榮印刷有感而發粉專)
如上圖這種常見的甜米糕,會以甜味的米糕作為基底,上面放了一顆帶殼的桂圓乾,來這裡拜拜的信徒都知道這種甜米糕有個「潛規則」。祭拜完關聖帝君後,別忘了要將供品甜米糕上的桂圓拿下,並將外殼敲破,取出桂圓肉後吃下,甜米糕則可帶回家再食用。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桂圓乾示意圖。(圖/翻攝自網路)
桂圓乾示意圖。(圖/翻攝自網路)
米糕是許多信眾在祭神時會選擇的供品,因為糕有「步步高升」的寓意,再加上製作米糕的糯米,自古就被認為有驅邪效用,這也是為什麼常常可以在廟裡看到米糕的原因。桂圓又有「福圓」之稱,則有「富貴圓滿」之意,也有「早生貴子」的涵義,祭拜後,當場敲破桂圓殼象徵擊碎厄運以及好運破殼而出,桂圓殼就直接留在廟裡,不帶回家,別將「厄運」帶回家。

帶著小孩去拜拜的長輩多會將桂圓乾留給小孩吃,除了疼愛之外,也是想將福氣留給後代子孫,是台灣信仰中非常美好的習俗。雖然行天宮現在因為廟方的方針因素,會準備甜米糕祭祀的信徒越來越少,但仍有不少老信徒堅持這項傳統,台灣其他各大廟宇也可看到甜米糕和桂圓乾的出現。(編輯:連宜方)

資料參考:
林金郎,《神靈臺灣》(柿子文化,2018年8月)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