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被愛,是因為你沒有真的覺得自己值得被愛

 ▲如果要真正認識自己,我們要觀察的並不是自己的想法,而是觀察我們實際上真正去做的選擇。(圖/Shutterstock)
▲如果要真正認識自己,我們要觀察的並不是自己的想法,而是觀察我們實際上真正去做的選擇。(圖/Shutterstock)

姊妹淘

想法會騙你,運作才是真的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看到這邊你可能會問,如果觀點是選擇來的,為什麼我明明覺得自己已經選了某個觀點,相對應的結果卻還是沒有發生呢?例如我一直告訴自己我是值得被愛的,但還是沒得到愛啊?

接下來我們要討論所謂「想法」跟「運作」的差別。這在我的上一本書《戀愛力》也有提到過的概念,這邊我再用其他方式來解釋,這個要了解自己內心世界的真相必須先釐清的重要概念。

當我發現自己真正該去處理的議題是「自愛」之後,我就有去觀察那些過得很快樂,也跟伴侶處得很好很融洽的人,他們有一個特點就是:想法跟運作幾乎是一致的,不太會自我矛盾或自我衝突。而想法跟運作不一致的人,都處於一個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傷而欺騙自己的狀態之中,所以會有很多互相打架的想法或人格,常常處在內外不一致的狀態。內外不一致就會產生大量的內耗,並且阻礙自己活在當下。

那什麼是想法?以我自己為例,「想法」就是我認為我一直在告訴學生「沒有好壞對錯」,所以我應該理所當然也有在生活中實踐這個信念吧?我雖然一直在告訴別人「沒有好壞對錯」的概念,但我在跟別人相處的時候,還是會讓別人覺得我有一個很強的框架在,會讓別人感覺到我還是一個很ㄍㄧㄥ、很硬的人。

而所謂的運作,簡單來說就是實際上做出來的選擇、行為跟真實的心理狀態。如果我真正實踐了沒有好壞對錯的概念,身體力行,別人應該要感覺到我是一個很自由且快樂的人,而且照理說我所創造的人際結果,會是就算遇到障礙,也有很多輕鬆的解決方式。但實際上我的運作卻不是如此,我那時候常常在關係中覺得很卡、很受困。

我們的「想法」其實通常都不準確,很多時候「想法」跟我們自身真正如何「運作」是有很大的落差的。因為想法(意識)很容易採取騙自己的策略以規避痛苦。

例如可能我認為自己值得被愛(想法),但卻在關係中一直忍受不公平的待遇(運作)。但為了逃避現實,我們的想法會給自己這樣的狀況很多種解套方法,但就是不想承認「自己其實並不覺得自己值得被愛」,因為一旦承認就有更多更複雜的功課要去做了。

當你覺得自己有很想減肥、很想要一個月賺一百萬的「想法」,但是實際上做出的選擇是繼續吃垃圾食物、繼續過安穩的社畜生活。那表示你沒有正視自己真正的需求,你其實並沒有那麼想要減肥,也沒有那麼想要一個月賺一百萬,你實際上不想要付出相對應的代價,比起瘦下來你更想要吃跟當個懶人,你不是想要一個月賺一百萬,你想要的是不勞而獲。

但你沒有接受自己「想要懶惰」這個需求,因為你一旦接受,自己就會被定義成一個廢人,也許你覺得當廢人很不好、不會被愛,所以才需要騙自己;如果我們覺得當廢人沒有不好,就只是一種生活型態的選擇,我們就失去了騙自己的必要性。

也就是說,「好壞對錯」的框架,會讓我們無法正視自己的需求,因為害怕自己不好、不能接受自己不好而創造出需要騙自己的狀態。甚至會相反,我們會無法接受自己其實沒有那麼不好。

如果有人覺得自己長得很醜,他就沒辦法接受別人覺得自己長得不醜,因為接受了自己不醜,就不能把人際關係的壞結果怪在自己的長相上面了。如果自己沒有不醜,就不能再偷懶跟自暴自棄了。事實是:這世界上會有人覺得你好看也會有人覺得你不好看,你的長相並不是「客觀」的。

檢視想法跟運作是否一致的 3 個問題

1「我有沒有創造出我想要的結果?」
如果沒有,表示你正處於內外不一致的狀態,你某部分正在騙自己,不願意接受事實。你透過想法在騙自己,而不去看自己的運作模式。一個內外一致的人,永遠都會安於自己創造出來的結果,就算結果是失敗的,他也能誠實面對自己,瞭解失敗的結果被創造的原因。

2「為什麼我想要創造這個結果?」
如果答案裡出現「我想要這個,因為○○ 比較好/比較不好」、「我想要這個,因為大家都喜歡這個、社會認可這個」或「我想要這個,因為這樣才是對的」,表示你並不是真正想要這個結果,是想法跟恐懼聯合起來騙你。

3「我創造了我想要的結果,但我過得滿足嗎?」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表示你並不是真的想要這個結果,是想法跟成長過程中家人給你的好壞對錯框架在騙你。

如果要認清自己到底「在幹嘛」,如果要真正認識自己,我們要觀察的並不是自己的想法,而是觀察我們實際上真正去做的選擇。我們必須盡量察覺並去除騙自己的狀況,讓自己的「意識想法」跟「潛意識運作」一致,才能真正去面對自己目前的課題跟需求。誠實面對自己,永遠是第一要務。

當我們目前所做的選擇跟我們想要創造的東西是不一致的,例如我明明想要被愛,但是卻會在感情裡不斷質疑對方、用各種方法破壞這段感情,那就要仔細地、不用批判態度去看看,當我在做出破壞感情的選擇時,是在滿足自己什麼樣的需求?

我跟亞瑟討論完「健康的人」的狀態後,赫然發現其實健不健康根本不重要。如果我一心想要「變健康」,覺得健康的狀態「比較好」,那我就又會容易落入騙自己的框架(因為又有好壞對錯了,只要任何批判的存在都容易使我們不小心騙自己)。因為不健康不好,所以我不要讓自己不健康,就會容易無法去直視或承認自己的問題。或只是為了達成健康的人的形式,忽略了健康的人的內容。

我根本不需要去確認或定義自己怎樣比較健康怎樣是不健康的,我只要去看當下在這樣運作的自己,到底是在滿足什麼樣的需求。而這個需求,我可以透過做什麼其他事情來滿足,以後才不會用破壞關係的形式來發洩?

我們的行為舉止會失控,都是因為我們長時間忽略了自己真正的感受,這些被自己長期壓抑起來的不滿、憤怒、不平衡都會在一瞬間爆炸,讓自己失去自控能力。不去用好壞對錯批判自己的任何行為跟需求,我們才能勇敢與誠實地面對自己的真實,只要批判存在,我們就沒有真正對自己誠實的機會,我們就會有所抗拒,抗拒和對自己誠實是無法並存的。

如果能夠弄清楚運作跟想法的差異,就能發現每一個人的現實都在被「運作上」的觀點創造。也因此,就算是你認為最聰明的人也無法給你「屬於你」的正確答案,因為你所得到的結果,只是你內心與外界的「對應」。你的潛意識(運作)與你意識(想法)越一致,你就越有可能創造你想要的結果。當然要付出的代價就是需要更多的修煉與自我覺察,經歷一層一層的破除我執跟承認自身的盲點,經歷過面對真實的恐懼、抗拒與痛苦,才有可能一步一步接近。

文/AWE情感工作室,文飛(Dana)

本文出自《有一種分手叫不遺憾》時報出版



【看更多請到博客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