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是比較愛自己:與自戀型情人相處的3個方法

海苔熊

「我覺得你好自私,都只想到自己。」女人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拜託,是誰在無理取鬧?不要鬧了好不好?」男人說,一臉不耐煩,拉了手煞車,砰地一聲把門關上。女人心理各種複雜,但如果不快點下車,他不知道會跟朋友們說出什麼「有利於他自己」的劇本……

「我老婆喔?在車上阿。唉,你知道的,她就是那個性。不過最近改很多了,給她一點時間。婚姻嘛,大家本來就應該要互相包容。」然後一定是接著朋友們此起彼落的稱讚、說他好體貼。

「我老婆等一下就下來了。她最近身體不太好阿,就是因為這樣我才要常常帶她出來走走,不然在家裡會把心給悶壞的。」然後是幾個異性的羨慕眼神,覺得這女人怎麼嫁到這麼愛她的人。

但他們都不知道,如果她真的悶壞了,也是因為他。長年下來,在別人面前要當模範夫妻,否則會損傷到他的面子,朋友們都以為他們是神仙眷侶,殊不知每天晚上她得承受他的語言霸凌;在外面,她不可以有情緒,不然就會被認為是瘋女人,因為他在外面建立的美好形象,幾乎讓親戚朋友們很難想像他是壞人。

她覺得好累,不懂自己當初為什麼會愛上這樣自私的人,而且更累的是每天要和他一起「演戲」,永遠沒有下戲的一天。像極了電影「控制」裡的劇情,不快樂、害怕、卻又離不開。

自戀型人格的戀人

如果你的伴也有類似的狀況,那麼他很可能不只是自私,而是「自戀」(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根據DSM-5的診斷,自戀型人格違常的人,可能會出下面五項以上的症狀:

  • 誇大自我重要性:「公司要不是因為我……」、「我可以改變人類的生活」
  • 過度關注個人的才智、成就或美貌
  • 相信自己是特殊的,只有其他更高貴的人才了解:「哎呀,跟你說你也不懂拉!」、「你們這種沒讀多少書的女人是不會了解的」、「我不想浪費我的時間」
  • 極度需要被讚賞
  • 強調特權:「這平常人是吃不到的,要不是我……」
  • 傾向剝削他人:「你實在太神了,這種事果然只有你才做得好」然後被稱讚的人從來沒被這樣恭維過,於是開心地就「幫他」把事情做完了,很多人一開始都爽歪歪地一直做,一直到很久之後才知道自己是被利用。
  • 缺乏同理心:「那些人死一死也只是剛好而已」
  • 忌妒他人:「我不懂你為什麼要臉書追蹤他?他有比我好嗎?」「他有那些成就應該是靠爸吧!」
  • 傲慢的行為或態度:「以我的身分,沒有必要等你的你知道嗎?」、「我只是同情你,好嗎?」
在最新研究用的DSM-5另外加了兩個診斷準則:誇大及尋求他人注意。你可以回想一下,跟他相處的時候,他是不是都希望自己是話題的中心?當你悲傷或難過的時候,他是不是很難同理你?當你在外面的時候,他總是很顧他的形象,但一回家就變了樣?

戀上自戀型人格

跟這樣的人在一起,關係裡面當然也會面臨一些挑戰,但當你仔細去看這些挑戰,就會發現它們背後都有一種很深很深的悲哀。

1. 缺乏「感覺」的愛:

「跟他們在一起,好像永遠都只有他的事,當你要談你的事情的時候,他都剛好累了、睏了、不舒服了,你可能很想要再多聊幾句,他反而還可以責怪你不善解人意,上班已經很累了(我內心OS:難道我就不用上班?)。當你要跟他講述一個心情的時候更是,原來他們就是沒有『替別人想』的能力,反而會覺得你試圖要控制他,久了彼此都很挫折。其實有時候,他很想要試著了解別人的「感覺」,他會問我,妳看到小孩、照顧他是什麼感覺?聽到他問這句,我幾乎都快哭了,那是我們的兒子耶,你竟然不知道愛他是什麼感覺!我跟他說,那是一種「幸福、滿足」的感覺,只是我也不知道他真的能不能體會……」一個結婚12年的香港的朋友,跟我分享她的自戀老公時,語氣裡儘是無奈*。

研究多年自戀型人格的Sam Vaknin(2010)指出,自戀型人格違常的人經常無法「感覺」到別人的感覺、無法了解什麼是「愛」、「被愛」,很多時候他們的反應是「模仿」(Mimic)而來,而不是出自於真實的感覺。例如當妳問他是否愛你時,他說當然愛阿,但妳卻感覺不到他語氣中的愛,反倒是像是機器人的回應。

2. 虛假的自我(False self):和朋友出遊的時候,他可能會表現出對妳體貼、無微不至地關注小孩,新好男人、新好爸爸的樣子,但觀眾離開後,下一秒你們單獨在車上,他又可以說「沒有妳,他可以完成更多人生計劃並且更成功!」之類的話;請他幫忙帶小孩去幼稚園,他就說很麻煩,或是他總有自己認為「更重要」的事情,看看其他家人可不可以幫忙。跟他在一起久了之後,你變得不得不去撐起他的虛假自我,每天都想捏自己臉跟自己說:「我到底什麼時候下戲?難道我的人生要在跑龍套裡渡過嗎?」

3. 代間傳遞(Intergenerationaltransmission):有些自戀的人他們的父母本身也是極度自戀者,這是一種代間傳遞。你就可以想像嫁入他們家之後,他們會如何「聯合」地來圍勦你了。

為什麼他們會這樣呢?很多時候他們的自大是源於自卑,因為不想被忽視、不想被傷害,所以乾脆用誇大的方式讓自己不去感覺,只要這樣就不會痛了,但久了之後,卻連真正的感覺是什麼都忘了。如果妳有這樣的伴,美國心理師Brad JohnsonKelly Murray(2007)的建議是:

1. 有時可以順著他的毛摸:「寶貝,還好我有你,大多數男人都無法聽懂我說的話,我相信你……」

2. 看穿他的嫉妒,其實是一種投射:他們經常會把你對他的批評當成是你在嫉妒他(能力太好),但正的事實是「他在嫉妒你」。看穿他的這種投射,不要被他抓走你的情緒。

3. 照顧好自己,適時離開:他們的改變會很緩慢,甚至進進退退。陪他們演戲演久了也會累,你得學著有自己的生活、必要時離開關係也是一種選擇。持續依賴,只會讓你持續走不開。

一般來說,在所有心理疾患當中,人格相關的違常是最不容易改變的,自戀者更是如此,因為他會覺得:「有問題的是妳,為什麼我要改變?」但這並不表示,改變是不可能的。透過伴侶諮商或閱讀一些心理相關的書籍,還是有可能有改變的契機。



*本文真實案例睛當事人同意刊出,並經模糊改寫無可供辨識之虞。

延伸閱讀

Gilbert, R.(2013)。Bowen家庭系統理論之八大概念:一種思考個人與團體的新方式(江文賢譯)。台灣:秀威資訊科技。

Johnson, W. B.、Murray, K.(2007)。Crazy Love: Dealing with Your Partner’s Problem Personality。:Impact Publishers。

Kring, A. M.、Davison, G. C.、Neale, J. M.、Johnson, S.(2014)。變態心理學(國際版)(中文第二版 修訂版)(徐儷瑜、黃君瑜、古黃守廉與曾幼涵譯)(第12版)。台灣:雙葉書廊。

Vaknin, S.(2010)。Excerpts and Case Studies from the Archives of the Narcissistic Abuse Study Group。:Narcissus Publications。

孫頌賢、修慧蘭(2005)。 親子肢體暴力與大學生約會暴力行為之關係──尋找代間傳遞中的危機與轉機28(2),267-296。取自 http://nccui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20885

>>看更多本周HOT ISSUE愛情裡的自我感覺良好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跨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