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龍山里長張文興 臉書講古介紹當地路名受歡迎

▲新竹市龍山里長張文興,在臉書上講古介紹當地路名,內容大受臉友歡迎。(圖/張文興提供)
▲新竹市龍山里長張文興,在臉書上講古介紹當地路名,內容大受臉友歡迎。(圖/張文興提供)

記者蔡孟尚/綜合報導

新竹市龍山里里長張文興最近在他的臉書粉專,用講古的方式介紹當地路名由來,由於內容頗有意義,獲得不少網友按讚肯定;他說,希望藉由這樣的分享,讓大家更熟悉地方文化、更熱愛家鄉土地。
張文興陸續在臉書上介紹當地世傑路、立鵬路、崇和路,引發不少迴響,有些網友戲稱這是「文興講古」,張文興自己則認為,讓市民朋友瞭解這些地名、先賢人名和地方發展的古早故事後,日後他們行經這些道路時,就會懷想起二、三百年來新竹地區的墾拓史以及地方文風的發展歷程,相信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張文興臉書上描述,世傑路、立鵬路這麼別緻的路名,正是為了紀念墾拓新竹的先賢王世傑與徐立鵬,王世傑為了墾荒興修了農田水利,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隆恩圳」又名「四百甲圳」,被認為是臺灣農田水利建設之始。辛勤墾拓的王世傑在竹塹捐地、捐資不遺餘力,興建了「東瀛福地」、「新竹城隍廟」、「竹蓮寺」、「關帝廟」、「天后宮」。中「東瀛福地」是新竹最早的土地公廟,由金門分火到竹塹,有「開台福德祠」之稱。
而來自於廣東陸豐的徐立鵬,不但是徐姓宗親開台先祖,更被認定是客家人大規模入墾新竹地區第一人。前新竹市長林政則為了表彰紀念開台先賢徐立鵬對新竹墾拓的貢獻,不但完善保存相關史料事蹟,同時在孔廟設置 #鄉賢祠 供後人景仰,並設置了「立鵬路」。
張文興臉書上描述,崇和路路名源自於清代竹塹文人鄭崇和,他在乾隆年間與族人自金門移居前來台灣墾拓,最初落腳在現在的苗栗後龍地區;由於當時陸續發生族群械鬥,鄭氏家族為了避開紛爭,又再北遷到竹塹(今新竹市)發展。鄭崇和小的時候就喜好讀書,只可惜科舉考試未能上榜;在捐得監生之後,就在淡水廳後龍地區開設私塾授課,並與堂弟鄭崇科加入當時讀書人的社群,成為竹塹地區有名望的地方仕紳。
鄭崇和曾奉命出面調停族群械鬥、也倡組義勇防禦海盜侵襲;為了防禦當時的平埔族群原住民入侵,鄭崇和也組織鄉勇、設置隘堵保衛地方。同時鄭家也從事土地開發,快速累積家族財富。當地方發生糧食歉收時,鄭崇和發放穀糧平衡物價;當瘟疫流行時,協助布施藥物與棺木;當年竹塹要興建 孔廟時,也捐巨款贊助工程。道光年間他的兒子鄭用錫高中進士、姪子鄭用鑑執掌明志書院,讓鄭氏家族成為傲視一方的地方大家族。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跨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