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兜仔唱歌仔戲!台灣燈會找來15國新住民創作演出

▲2022高雄燈會,找來新住民藝術工作者打造燈會作品。(圖/高雄市文化局)
▲2022高雄燈會,找來新住民藝術工作者打造燈會作品。(圖/高雄市文化局)

記者李芷涵/綜合報導

《四方報》報導,2022台灣燈會在高雄,透過新住民朋友的參與讓燈會更國際。高雄市政府在衛武營主燈《武營晚點名》360度光影劇場建築投影中融入新住民議題元素,也邀請兩組來自日本和加拿大的新住民藝術家全新打造燈會作品,同時安排有來自法國的吉雷米擔綱《船愛》一劇演出,還有橫跨四大洲13國新住民在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海風廣場親善活力的演出,同時打造清真寺燈會期間光環境意象,呈現台灣多元族群豐沛的展演能量,也展現族群共榮共好的氛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住民議題在台灣燈會上的表現,衛武營主燈《武營晚點名》島嶼記憶·光舟劇場以大樹象徵守護著島上所有人民的力量,以愛為世界共通的語言,不分顏色,不分國籍,重新解構各文化風格,融合再造,擘畫出全新風景,具體型塑「我們都是一家人」的融合意象。主場之外,也特別在鄰近於衛武營的清真寺,經過與伊斯蘭教新住民的研商選色,添上豐富的光環境色彩,共享燈會氣氛、融合多元文化。

▲2022高雄燈會,找來新住民藝術工作者打造燈會作品。(圖/高雄市文化局)
▲2022高雄燈會,找來新住民藝術工作者打造燈會作品。(圖/高雄市文化局)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閻青智局長表示,台灣這座融括多元文化的島嶼,自古以來,無論自然遷徙、歷史、婚姻或工作等因素,陸續有移民遷居於此,至今已有近57萬名新住民在台灣落地生根,高雄就有超過6萬的新住民人口,在這座城市裡共存共榮。這次燈會的新住民作品打破過往框架、以光影藝術作為命題,力邀具台灣新住民身分的國際藝術家團隊-日本籍長友大輔(Daisuke Nagatomo)與詹明旎及加拿大籍葉海地(Heidi Yip),透過衛武營湖畔、林間和草坡等自然場域,打造兩座融合國際與在地藝術視野的全新作品〈脈動〉與〈共生花〉,呈現台灣藝術文化的多元風貌,璀璨而閃耀的光線也描繪出獨特的森林微光地景。

長友大輔與詹明旎的〈脈動〉,透過光線忽快忽慢,忽明忽暗來回應新住民初來乍到的忐忑或者興奮期待。以自身經歷作為發想,將對未來旅程的激動期待轉換為一顆心臟跳動的過程,運用擅長融合環境的空間結構與聲光效果之獨特巧思,創作別於以往且獨樹一格的燈光作品。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王文翠局長說,在衛武營主場區2/18-2/20將演出「船愛-主燈是一場戲 虛實光影歌仔戲」,也邀請來自法國、甫於2021以「外籍高級專業人才歸化」取得身分證、現居住於湖內並致力推廣台語文化的吉雷米(Remy Gils),一同參與這場集結11個明星戲曲團隊與2所學校共同出演的史詩主燈劇,為台灣文化更添多元風貌。

▲2022高雄燈會,找來新住民藝術工作者打造燈會作品。(圖/高雄市文化局)
▲2022高雄燈會,找來新住民藝術工作者打造燈會作品。(圖/高雄市文化局)
此外為展現高雄多元特色與包容特質,在愛河灣海風廣場的表演節目也邀請來自泰國、越南、印尼、摩洛哥、加拿大、夏威夷、俄羅斯與南美波利維亞等四大洲13國新住民藝文團隊親善活力的演出,包括高雄在地團隊「異國演藝越範團」以越南舞蹈表演為特色,結合傳統與創新而展現新風貌;「妮藍泰國文化藝術團」曾獲得內政部移民署第7屆新住民築夢計畫的支持;「馨越藝文團」編創鬥笠舞、扇子舞、蓮花舞及中南北的越南原住民舞蹈,也把成員的故事編成戲劇「蝶泳」;「峇里島文化工作室」在台灣推廣多年印尼傳統舞蹈,也培育第二代傳承豐美藝術;「摩洛哥搖滾」演出傳統摩洛哥音樂:GNAWA格納瓦,都能在海風舞台觀賞到精彩的演出。 

燈會籌備過程中,民政局積極培力新住民及其子女透過本身母國語言優勢,擔任通譯導覽工作,並結合在地學校共同合作辦理培訓專業儀態、口語表達等技巧,提升燈區導覽專業度,從而在培訓過程中更深一層認識高雄在地文化及特色。

▲2022高雄燈會,找來新住民藝術工作者打造燈會作品。(圖/高雄市文化局)
▲2022高雄燈會,找來新住民藝術工作者打造燈會作品。(圖/高雄市文化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