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是外人!語言隔閡、數位落差 新住民嘆:人生好難

▲由語言隔閡造成的資訊落差問題,在未來資訊化時代下,更將是值得關注的新住民議題。(示意圖/pixabay)
▲由語言隔閡造成的資訊落差問題,在未來資訊化時代下,更將是值得關注的新住民議題。(示意圖/pixabay)

記者李芷涵/綜合報導

《四方報》報導,在台新住民人口已經將近57萬人,她們為台灣注入多元文化的新活力,但仍普遍面臨語言、文化衝擊及經濟困境。來自馬來西亞的新住民立委羅美玲長期致力於推進新住民權益,她向《四方報》表示,疫情下新住民處境更艱難,不少政策第一時間甚至將新住民排除在外,其中由語言隔閡造成的資訊落差問題,在未來資訊化時代下,更將是值得關注的議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羅美玲指出,新住民的困境在疫情下尤為明顯,包括疫情爆發之初的防疫資訊、宣導影片、疫苗注射須知等都沒有多國語言;振興三倍券等疫情紓困措施及福利最初也沒有納入新住民;疫苗預約平台因新、舊居留證號健保卡資料介接問題導致新住民接種權益受損等。

羅美玲表示,這些政策一開始都沒有把新住民族群考慮進去,必須一一向政府單位爭取要求才陸續補足,考慮到許多新住民本身就屬經濟弱勢,疫情下受到衝擊更大,羅美玲也爭取「設籍前新住民遭逢特殊境遇扶助計畫」,向政府要求須主動盤點並提供無身分證的新住民,若受疫情影響、經濟困難,得申請緊急生活費至多3個月。

不僅如此,由於我國針對許多東南亞國家之婚姻移民仍有境外面談措施,許多疫情前已經在申請結婚程序的跨國伴侶,在國境封鎖下申請手續延宕,羅美玲也爭取外交部提供疫情期間境外面談彈性措施,並推動外交部檢視並調整面談制度,並成功爭取外交部依親簽證面談國家從22國減少至19國。

疫情凸顯多語資訊缺乏、延遲,對新住民族群造成之影響,而在數位化時代,政府資源勢必朝向網路化,更須完善新住民語言建置。羅美玲指出,在政府資源步入資訊化時代的同時,除了中文教學、生活適應班這些傳統輔導模式,新住民的「數位落差」問題也需要被關注。她指出,數位政府發展為國家重要政策目標,為簡政便民,政府推出許多「服務型智慧政府」一站式服務,但新住民礙於語言隔閡,在「政府線上公共服務」使用率偏低,發表意見的比率更低。若不儘早改善,長此以往,新住民族群有被排除在公共服務之外的風險,這點必須格外注意。

根據109年調查,19.9%新住民網路族,會透過政府機關網站查詢資訊或使用服務,但高達79.6%的人則沒有使用。查詢的資訊類型,以移民相關法令規定最多,其次是查詢醫療衛生輔導措施、生活相關訓練輔導措施與生活照顧輔導措施、再其次為工作機會。此外,根據《107年新住民生活需求調查報告》,新住民希望參與的職訓課程,除技術類(餐飲、美容髮)外,電腦資訊類比率也有8.1%,可見「數位能力也是新住民十分關切的主題,如何減少數位落差,以及伴隨而來的資訊不對等,都需加強落實」。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