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隔亂象多!救助緩慢、行政塞車 學者籲:去中心化可解

▲隨著本土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增加,基層衛政單位量能吃緊,許多居隔民眾苦等不到居隔單等相關資料。(圖/軍聞社提供)
▲隨著本土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增加,基層衛政單位量能吃緊,許多居隔民眾苦等不到居隔單等相關資料。(圖/軍聞社提供)

記者許若茵/台北報導

隨著本土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增加,基層衛政單位量能吃緊,許多居隔民眾苦等不到相關資料,防疫行政嚴重塞車。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今(29)日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提醒,防疫必須逐漸「去中心化」下放權力至基層醫療單位,並要加強資訊流通、各縣市間的橫向溝通,中央也應出面主持協調,避免人民無所適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本土新增1萬1974例確診個案,近期本土個案數持續攀升,造成地方衛政系統塞車,許多民眾直至解隔期滿,仍舊等不到居隔單與防疫關懷包發放,而衛政單位也疲於奔命。

對此,詹長權說明,與病毒共存的主軸就是廣泛且頻繁的篩檢,不論政府採用核酸檢驗或是家用抗原快篩為標準,篩檢結果都應在24小時內告知民眾,並連通地方防疫人員啟動防疫措施或是解除隔離,即使擔心抗原快篩準確度較低,也可開放民眾連續兩日在24小時內進行檢測,就可彌補此問題。

詹長權進一步解釋,篩檢遇到的瓶頸就是一直未將篩檢資訊化與網路化,「資訊傳遞顯然不夠快!」採檢結果未能在第一時間就分享給被檢測者、當地衛生單位、中央政府,應改進系統連動,才能解決塞車的行政流程。

隨著染疫人數越來越多,詹長權直言,防疫必須逐漸「去中心化」,下放更多權力至基層醫療單位,避免事務集中在中央產生壅塞,現行就應該開始培訓面對第一線病患的開業醫師,開放診斷、給藥等,跳過現行層層轉介流程,「病毒在傳播,不利用基層醫療院所,就跟不上病毒攻擊的速度。」

另外,針對各縣市與中央不同調,自提防疫政策,詹長權則認為,因為各地需求不一,大方向可允許不同縣市因應疫情狀況、公共衛生人力、醫療量能調整防疫,「有差異不代表中央跟地方對抗,而是要做適當協調。」

詹長權以美國為例,在疫情嚴重時,紐約、加州等地也曾祭出不同防疫措施,「台灣大概也很難避免這樣,幾個疫情比較嚴重的城市,會有更快速的做法,不過地方政府就必須積極協調溝通。」政府若不協調,人民就會無所適從,過去為了清零,從中央一條鞭、由上而下的模式要開始改變,與病毒共存是社會全體都要共存,中央必須跟地方協調防疫,跨縣市衛生單位間也可啟動對話,加強橫向溝通,調整防疫步調。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