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同年11月,民進黨立委蔡適應指出,勇鷹高教機的原型機降落進場速度高達142浬(約時速263公里),比現役AT-3教練機高出20浬,要求空軍擬定對策。漢翔的解決之道為量產型減輕1000磅(約453公斤)重量,漢翔表示,因為原型機上裝有不少感應裝備,減重1000磅之後落地速度應能降低,同時漢翔也修改機身設計、增強起落架強度,以降低學員在操作勇鷹機時的風險。
勇鷹機第二大缺點為後座視野不佳問題。一般雙座戰機為單座戰機所衍生,後座通常為武器操作官,因此不會優先考慮後座飛官的視野,但高教機後座成員通常為教官,在前座學員無法掌控飛機時,由後座教官接手操作,因此教練機後座視野要求比戰機重要。勇鷹機改良自經國號戰機,自然繼承後座視野不佳的缺點,改進方案是後座加裝4K螢幕,可供後座教官得知前座影像與數據,漢翔聲稱後座成員甚至可以操作落地降落科目。
勇鷹機的前身經國號為輕型防禦戰機,在美國限制發動機與機體搭載燃油少(約5500磅)狀況下,難以擺脫航程短的缺點,不帶副油箱緊急攔截航程僅130公里,加掛副油箱航程也只有1100公里,成為空軍三型主力戰機中航程最短者。
為了讓學員在空中能接受更多訓練科目,空軍要求勇鷹機能夠在空中飛行150分鐘作訓練。為了滿足空軍要求,漢翔在設計勇鷹機時,拆除經國號上原先安裝的M61火神機砲、2具發動機後燃器、航電系統,並將機身與機翼增厚,但是漢翔並未公布勇鷹機真正的燃油數據,是否能達到空軍巡航時數要求不得而知。
雖然勇鷹機繼承經國號戰機許多先天上的缺點,但是勇鷹機與經國號同樣能掛載對地攻擊武器,拆除了雷達與後燃器的勇鷹機雖無法執行空戰任務,但是仍能執行簡單的對地炸射任務,作為輕型攻擊機還算堪用,加上可以提供國內航太相關產業就業機會,所以做為汰換老舊教練機,勇鷹機雖不是最好,但也非最差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