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淨零12大戰略 洪申翰:碳定價機制、前瞻能源是關鍵

▲洪申翰肯定執政團隊提出2050淨零排放路徑後的突破,但也認為部分行政機關還是存在保守心態,期待能夠更主動積極。(圖/翻攝自洪申翰臉書)
▲洪申翰肯定執政團隊提出2050淨零排放路徑後的突破,但也認為部分行政機關還是存在保守心態,期待能夠更主動積極。(圖/翻攝自洪申翰臉書)

記者黃宣尹/台北報導

國發會偕多個部會今(28)日公布台灣2030年減碳目標及國家自定貢獻 (National Determined Contribution, NDC),會後接力在「淨零轉型關鍵戰略行動計劃論壇」提出十二項戰略的計畫文本。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表示,將政策的時間尺度拉長為8年、10年,應該要給予肯定,台灣是製造業大國,低碳的投資與創新都有很大的潛力,碳定價機制是驅動低碳投資最重要的鑰匙。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發會今年3月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各部會陸續開展關鍵戰略的社會溝通會議,立法院在5月審查《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大修為《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已將2050淨零排放入法,更力拼要在今年底、明年初延會期間三讀通過氣候法。

另外,根據聯合國氣候高峰會在2021年COP26的決議,各國最遲要在2022年底提出2030年的減碳目標及NDC,環保署今日公布我國2030年減碳目標為基準年2005年的24%±1,主要透過提高再生能源佔比、節能、運具電動化、碳匯、碳捕捉利用及封存、國際減量合作等政策達成。

洪申翰對此認為,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打開了全新的局面,讓「願景式的政治」成為可能。各部會提出十二大戰略的計畫文本,將政策的時間尺度拉長為8年、10年,應該要給予肯定。洪說,全球面對淨零轉型,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為了要因應氣候變遷,各國都盡力在現有的科學及技術基礎上,面向不確定的未來,但大家也都積極突破,台灣加入國際淨零轉型行列,是很正確的政策方向。

洪申翰也強調,環保署公布的2030年減碳目標「讓人不是很滿意」,因為有機會可以減得更多,關鍵在地熱、生質能,還有進一步的能源管理。但相關發展確實存在著技術上的不確定因素,「我想這也是行政單位還沒有十足把握將所有潛力都算入的原因」。

洪申翰指出,現在減碳最多的歐美國家,都善用碳定價機制,包括碳稅費、排放交易(ETS),但在今天的記者會當中,並沒有聽到更詳細的政策做法,環保署應該更積極地運用碳定價的政策工具,目前的碳費絕對不是終極方案,必須訂定中長期的碳定價戰略,這也是產業界的期待。

洪申翰表示,不能總是依賴電力排放係數的下降,台灣是製造業大國,低碳的投資與創新都有很大的潛力,碳定價機制是驅動低碳投資最重要的鑰匙。

不過,整體來說,洪申翰仍然肯定執政團隊提出2050淨零排放路徑後的突破,但也認為部分行政機關還是存在保守心態,期待能夠更主動積極。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