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 bZ4X 的完全體,Subaru Solterra 還有啥誘人價值?

▲ 作為 bZ4X 的完全體,Subaru Solterra 還有啥誘人價值?
▲ 作為 bZ4X 的完全體,Subaru Solterra 還有啥誘人價值?

2GameSome - 有車賞

在汽車領域打滾也不過七年多的時間,態勢變化之大就連我都著實有感,當然,會有如此巨大的轉變,主因都跳脫不了「電氣化」這個議題,尤其在購車行為上,佔據最多分眾市場的中產消費族群,過去在購車時都會先以日系車為主要標的;看看現在,正因電動車大軍襲來,讓車廠歷經規模不小的洗牌,甚或一些在品牌印象方面一向沒什麼優勢的韓國車廠,也因為電動車的推行,造成訂單爆量的現象,相當誇張。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台所導入的 Subaru Solterra,按照車頂單、雙色選擇分為兩車型,建議售價 189.8 萬元起。
在台所導入的 Subaru Solterra,按照車頂單、雙色選擇分為兩車型,建議售價 189.8 萬元起。
不過,全球電動車發展局勢議題很大,2GameSome 也在日前針對國內電動車銷量、發展趨勢分享了詳細的見解與資訊,有興趣的讀者朋友可按此連結參考(https://2gamesome.com.tw/article/view/3635);一如標題,本次的重點在於我們終於試駕到 Toyota bZ4X 的雙生車款 Subaru Solterra。

或許是歸因於品牌雙方在國內市場的策略規劃不同,在國內所導入的 Toyota bZ4X,在規格與編成上,係屬較為入門的前輪驅動版本,而 Subaru Solterra 則導入具備前後雙馬達的四輪驅動式樣,這般狀況也被網路鄉民戲稱為 bZ4X 完全體。只是,在滿配的背後,Solterra 能彰顯出其即將叩關兩百萬門檻的價值嗎?

Solterra 基本上與 bZ4X 共享一致的設計語言,雙方則針對細節處進行不同的修整,藉此產出差異。
Solterra 基本上與 bZ4X 共享一致的設計語言,雙方則針對細節處進行不同的修整,藉此產出差異。
C 字型 LED 導光條設定貫徹了品牌的設計基因。
C 字型 LED 導光條設定貫徹了品牌的設計基因。
20 吋胎圈組、以及碩大的 EV 字樣,都得以提高 Solterra 的辨識度。
20 吋胎圈組、以及碩大的 EV 字樣,都得以提高 Solterra 的辨識度。
如同前述,Solterra 與 bZ4X 基本上是共享同一技術架構、以及設計面的共生產品,故在車格造型上的差異也很小,但還是能從些許細節處來感受到不同,諸如 Subaru 招牌的六角型水箱護罩、頭尾燈組內 LED 線條的勾勒、20 吋雙色切削的圈胎組合、以及充電孔飾蓋上的 EV 字樣,都是用以與 bZ4X 做出區隔的地方。

車室的中控佈局、安排方式皆與 bZ4X 相同。
車室的中控佈局、安排方式皆與 bZ4X 相同。
Apple CarPlay 與 Android Auto 理所當然也被列為標配。
Apple CarPlay 與 Android Auto 理所當然也被列為標配。
至於內裝的差異性就更小了,除了方向盤中央的六芒星品牌徽飾,其餘基本上確實是與 bZ4X 完全相同,也因此,Solterra 由 7 吋的數位儀錶與 12.3 吋的多媒體觸控主機來構成數位化的中控環境,當然,本車也供應 Apple CarPlay / Android Auto 智慧型裝置互聯功能。

數位儀錶可顯示最基本的行車資訊、包括剩餘行駛里程預測、踏板煞車力道等。
數位儀錶可顯示最基本的行車資訊、包括剩餘行駛里程預測、踏板煞車力道等。
個人認為電量佔比、充電資訊的介面整合,是 bZ4X / Solterra 需要改善之處。
個人認為電量佔比、充電資訊的介面整合,是 bZ4X / Solterra 需要改善之處。
環景顯示系統的介面清晰易判。
環景顯示系統的介面清晰易判。
儀錶與方向盤的相對位置與一般所認知的不同,與 Peugeot 的設計手法相仿。
儀錶與方向盤的相對位置與一般所認知的不同,與 Peugeot 的設計手法相仿。
不過,個人認為最重要的電量佔比、充電資訊等介面整合,是 bZ4X / Solterra 最需要改善的地方,若係透過軟體更新,對品牌而言應非難事。此外,Solterra 在停車輔助顯影部分也表現得比自家兄弟好上不少。7 吋的數位儀錶被刻意設計在較高的視覺位置,在實際判讀時,個人需要將方向盤下移至最下方,才能正確判讀所有資訊,這一點則近似於 Peugeot 的設計手法,需要花些時間來適應駕駛坐姿。

前、後座椅的乘坐品質基本上都在水準之上。
前、後座椅的乘坐品質基本上都在水準之上。
先天性電動車的平台緣故,後座乘員的大腿仍無法獲得有效支撐。
先天性電動車的平台緣故,後座乘員的大腿仍無法獲得有效支撐。
後座具備角度可調,一定程度提升了整體乘坐舒適性。
後座具備角度可調,一定程度提升了整體乘坐舒適性。
置物容積具備 452 公升水位,已可滿足大多數家庭使用需求。
置物容積具備 452 公升水位,已可滿足大多數家庭使用需求。
既然是作為一台休旅的存在,乘坐體感自然是 Solterra 的首要體驗項目。首先,Solterra 全面採用棕色合成皮革包覆,試圖與黑色的基調內在產生視覺衝突感,前座的發泡棉支撐性比預期中好上不少,後座的兩段式角度可調也很輕易可以調整至適合自己的坐姿,唯獨與 bZ4X 相同的先天底盤平台所致,身高位於平均值的人應都無法讓大腿獲得完整的支撐,不過,本車在頂篷上有刻意做出凹陷處理,讓乘坐者的頭部空間更有餘韻,整體開闊性作為一台 SUV 還是不錯的。

歸因於雙馬達的標準配置,Solterra 在動力上自然也就比 bZ4X 來得大,215 hp / 34.4 kgm 的數據讓人最有感的地方絕對是後者,扭力推送的感受比預期中更具貼背感,確實有彰顯出現今電動車所應該要給予消費者的動力傳輸特色。

坦白說,除非是專注在性能、個人化駕馭等產品特色,否則電動車歸因於動力傳輸上都只有瞬時扭力輸出的多寡差異,所以我個人每每在試駕電動車時,都會把重點放在底盤回饋與駕馭過程所帶來的體感表現。Solterra 雖然與 bZ4X 同為互生關係,但 Subaru 還是能把這輛純電休旅調校地相當有品牌特色,縱使懸吊阻尼行程較長,但行經各式路面所反饋至車內的資訊清晰不含糊,且超過兩個噸位的車身,加上四輪驅動系統的搭載,讓本車就算用較為激進的方式穿梭彎道,Solterra 還是讓四輪平穩服貼在路面上。

或許四輪傳動與雙馬達的機制對於續航里程多少會打上折扣,但 Subaru 顯然是想在模組化的經營策略下,做出差異化來吸引鍾愛 Subaru 以往 WRC 拉力賽靈魂的消費者,這點確實值得肯定,也是個人認為 Solterra 在這電氣化的浪潮下,最有價值的地方。

71.4 kWh 的電池容量所塑造的官方 NEDC 續航里程數據為 502 公里。
71.4 kWh 的電池容量所塑造的官方 NEDC 續航里程數據為 502 公里。
J1772 / CCS1 充電規格已是目前全球市場主流。
J1772 / CCS1 充電規格已是目前全球市場主流。
關於電力效能的部分,本車所搭載的電池容量為 71.4 kWh,以此為基礎,官方所提供的續航里程為 502 公里,但這並非是國際泛用的 WLTP 數據,而是 NEDC;至於實際行駛里程到底會落在哪個區段,或許有機會,2GameSome 團隊會另外安排進行相關電耗企劃。

X Mode 的四輪驅動科技,可說是 Subaru 的靈魂,縱使是如 Solterra 這類強調家用的休旅而言,在試駕感受上仍舊充滿 Subaru 過往的影子。
X Mode 的四輪驅動科技,可說是 Subaru 的靈魂,縱使是如 Solterra 這類強調家用的休旅而言,在試駕感受上仍舊充滿 Subaru 過往的影子。
除了剛剛較為感性面的價值外,在經過為期約莫一天的相處,Solterra 還是有著相當豐富的配備清單,舉凡駕駛模式過整、招牌 X Mode 越野模式、20 吋圈胎、天窗等,在與 bZ4X 相較約莫 20 來萬的價差,值不值得絕對在個人。對於我個人來說,Solterra 的任務,是向世界展現日本汽車製造廠也擁有先進電動車的打造能力,以此而論,本車確實做到了這點;接下來,Subaru 所要面臨的考驗是,要如何在不捨棄品牌價值的情況下,以更多產品陣列迎接電氣化時代的來臨?我們也只能等待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