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方債恐影響台灣經濟?總經專家:2層面要密切關注

▲中國地方債台高築,中央政府財赤同樣嚴峻,各界擔心是否會造成濫印貨幣,使百姓深陷生活危機,又或者可能牽連到台灣經濟?(示意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中國地方債台高築,中央政府財赤同樣嚴峻,各界擔心是否會造成濫印貨幣,使百姓深陷生活危機,又或者可能牽連到台灣經濟?(示意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記者鄭妤安/台北報導

中國地方債台高築,中央政府財赤同樣嚴峻,各界擔心是否會造成濫印貨幣,使百姓深陷生活危機,又或者可能牽連到台灣經濟?對此,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邱達生近日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指出,台灣受影響的層面可能包括匯率以及出口,但中國地方債物問題如同「溫水煮青蛙」,雖然整體財務狀況不健康,但死撐在那也不會對中國、台灣,或是以中國為主要經貿往來的國家產生立即的衝擊,加上兩岸經濟的連結性已在美中貿易戰以及疫情影響之下拉開距離,因此受到連帶衝擊的影響不會像以前一樣這麼高。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中國綜合新聞網站澎湃新聞報導,去(2022)年中國地方政府債高達7兆3676億人民幣,寫下歷史新高紀錄。2022年底,中國地方債餘額來到35.1兆人民幣,導致全年利息支出首度破1兆人民幣大關,達1.12兆,年增20.8%,中國地方債務持續攀升,中央政府財赤卻也同樣嚴峻。

中國地方債務話題討論已久,邱達生表示,問題的根源最主要是源自於2008、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時期,當時中國大舉投入4兆人民幣救市,然而,這些錢並無反應在政府消費上,而是反映在固定投資,也就是說,這4兆人民幣其實是由地方在執行。

世界多數國家在金融海嘯之際,經濟成長率皆受到衝擊呈現負成長,其中也包括台灣,不過,中國當年度GDP竟可達9.44%,看似絲毫未受全球金融危機衝擊,但觀察出口表現卻呈年減8.27%,顯見中國並非毫無受到影響,只是當時中國將固定投資拉升到24.3%,等於是以大水漫灌的方式在救市。

中國透過此舉來活絡經濟,卻使得信用過度寬鬆,且經逐年惡化才導致如今的結果,雖然中國在金融危機之後有進行盤點,但最後也不了了之,後續也並無進行槓桿措施,也沒有找到可以讓問題落幕,或是讓債務規模能夠削減的辦法。

儘管債務積累情況嚴峻,中國財政部仍然提前下達2023年新增債務額度,且自1月起密集發債,邱達生表示,由於中國資訊不夠透明,無法清楚真正的內幕,但他猜測可能與「趕進度復甦」有關。

中國官方在2022年初將經濟成長目標定為5.5%,並計畫接下來的5年皆需達成此目標,然而,去年的經濟成長卻出乎意料之外的差,今年開始,國際對中國賦予厚望,認為全球在2023年的經濟成長狀況如何,要看中國復甦的態勢,因此中國必須持續趕進度,讓整體復甦力道更為強勁。

中國地方政府早已債台高築,中央政府財赤同樣嚴峻,各界擔心是否會造成濫印貨幣,繼而推高通貨膨脹,使百姓深陷生活危機?邱達生認為,中國比較不會選擇實施西方國家的量化寬鬆措施,當然,在疫情期間,仍然有進行貨幣寬鬆的政策,但在這方面的管制較為審慎嚴格,因此對於如今中國的債務現況,是否會使其走向西方國家的量化寬鬆措施,他仍抱持著存疑的態度。

未來,中國的地方債物問題看起來也只能以「發新債、還舊債」的方式處理,但若無尋得解決辦法,債物勢必會繼續累積,因此目前暫無看到有明顯的改善跡象。

中國的地方債問題已經被談論十幾年之久,邱達生說,「並不是債務很高,就一定會出事」,等到無法再以發新債來還舊債時,真正的危機才會爆發,如同2012年的歐債危機。

中國是一個大規模的計劃經濟體,通常自由市場經濟比較會發生破產的情形,但地方債務持續攀升是否會衝擊台灣經濟,他表示,可能影響2個層面,首先,兩岸經貿關係仍緊密,若中國想要以較為寬鬆的措施來解決債務的問題,恐導致人民幣匯率波動牽連台灣。第二,中央若開始貫徹地方樽節,導致需求降低,將使台灣出口貿易受到衝擊。

然而,中國地方債物問題如同「溫水煮青蛙」,死撐在那並不會對中國、台灣,或是以中國為主要經貿往來的國家產生立即的衝擊,但問題必須解決才有助於整體財政健康。

邱達生強調,議題值得關注,但台灣也無能為力,加上自2018年後,經歷美中貿易戰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如今的兩岸關係確實不像美國前總統川普上任前那樣緊密,甚至在2020年、2021年,兩岸的經濟表現似乎出現脫鉤的現象。

2020年,台灣經濟表現是亞洲最好,過去中國若受到比較嚴重的外部衝擊,各界大多也會認為台灣經濟不會有多高的成長力,像是國際貨幣基金在2020年時,判斷台灣的經濟成長率恐年減4%,後來卻成長3.4%,會有這樣的差距,表示兩岸經濟的連結性已在貿易戰以及疫情影響之下拉開距離,因此受到連帶衝擊的影響就不會像以前一樣這麼高。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