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生清零/學者:台陸學生交流 有助增進彼此理解

▲兩岸學生交流能增進彼此的理解,陸生不來台,無異於斷了這樣的交流。(示意圖/shutterstock)
▲兩岸學生交流能增進彼此的理解,陸生不來台,無異於斷了這樣的交流。(示意圖/shutterstock)

記者李琦瑋/台北報導

「原來台灣,原來大陸,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這是台生與陸生赴兩岸交換、生活,最一致的想法。不論是赴陸台生、赴台陸生,皆認為兩岸的民間交流必不可少,能增進彼此的理解,陸生不來台,無異於斷了這樣的交流。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提到陸生來台就學原因,世新大學副校長李功勤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表示,其實很多陸生是被台灣的流行文化吸引,也聽過陸生家長表示,為了讓孩子學習中華文化,認為台灣是保留中華文化相當傳統的地方,才讓孩子來台灣讀書。

陸生L就在網路上表示,來了台灣,才開始喜歡中國傳統文化,才喜歡過去嗤之以鼻的孔老道莊、四書五經、詩詞歌賦,甚至在台灣皈依了佛教;並提到,自己來台灣後才了解其國際處境。 

實踐大學前校長陳振貴則說,很多陸生對台灣的社團活動、會議民主方式很有感觸,大陸學生人多,在校園內很少能與校長、領導近距離接觸,但在台灣很多活動都會看到校長、領導出席,甚至與學生開會,傾聽學生意見等。

陸生來台破除誤解

提到兩岸學生交流與刻板印象,來台7年、正在讀碩士的陸生Y分享,兩岸人民都用媒體認識對方,持著各自意識形態,去矮化、醜化對方,自己也曾被台生笑說是強國人;很多台灣人認為大陸不夠民主、自由,說錯話會被「封號」、「查水表」,甚至「被消失」,但其實現在不太會發生,大陸人民是可以自由地評論時事,也能在社群媒體發表己見,只是社群媒體會控制熱度,若有敏感言論,觸及率會降低而已,像微博有自治社區、內部委員會去操作(不是來自政府的操控),大家都看得到是誰在操作。

另外,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曾在研究所的白板看到聲援中國白紙運動的訊息,他就跟同學溝通、並建議收掉,他認為,這是很主觀的事情,首先這些人真的需要被聲援嗎?第二是他們想要的民主,可能不是台灣人想像的民主。

他說,自己很常被誤解來台灣是因為這裡更民主,但大陸並非大家想像沒有民主,而是兩岸對於民主的理解有差異、存在認知偏差,台灣的直接民主方式並不適合大陸,他也會跟台生討論這個議題。

台生赴陸的文化衝突

至於台生又為何想去大陸交換呢?剛從中國交換回來、大四的小安說,自己原本就很關心兩岸議題與發展,也對中國歷史很有興趣,便想實際到大陸生活看看,去了以後發現大陸學生相當競爭,多以考研為目標、理論課很多,對比在台灣著重職涯、實習、實作課、社團生活豐富不同。

小安分享,兩岸人民多靠網路、媒體認識對方,難免有誤差跟刻板印象等,去交換時發現大陸學生對台灣很好奇,彼此會談論口音差異,以及輸入法的不同,對於我們使用注音符號感到詫異,自己也對他們用羅馬拼音感到好奇。

她說,大陸學生對台灣的資訊落差很大,有些學生以為台灣很窮、很落後、沒有高樓大廈,但藉由她的交談,就能剷除這樣的誤會。另外一件讓她印象深刻的就是,她原本以為大陸學生不會對政府、政策有任何意見,但去的時候剛好發生白紙運動,發現有些學生還是會想辦法看CNN、BBC的報導,或在網路上被禁聲時,用影射、隱晦的方式向校方、政府表達意見。

陸生不來台 兩岸學生交流不對稱

台大政治系教授左正東認為,陸生有助台灣學生了解大陸、大陸青年的想法等,對校園多元化有很大貢獻,陸生不能來台,將對台灣青年了解大陸,少了重要管道。

他直指,若最後台灣校園真的不見陸生,兩岸學生交流會呈現不對稱的情況,台生可以去大陸,陸生卻不能到台灣留學,對於大陸更了解台灣是很大的影響,對大陸學生來說也是很大的損失,畢竟任何交流都應該是雙向的。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