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國斷交陰影下出訪 外媒:台灣重新考量外交接觸方式

▲蔡英文總統29日啟程展開「民主夥伴共榮之旅」。(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蔡英文總統29日啟程展開「民主夥伴共榮之旅」。(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國際中心蔡姍伶/綜合報導

蔡英文總統29日啟程展開「民主夥伴共榮之旅」,將赴中美洲友邦瓜地馬拉、貝里斯,期間過境美國紐約、洛杉磯,預計會晤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引發北京強烈不滿,揚言採取措施「堅決回擊」。有外媒分析稱,在中國持續孤立台灣的陳舊策略下,已迫使台灣思考新方法來規避外交障礙,包含雙重承認、更積極著手非正式關係的建立等等。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s)專欄引用美國維吉尼亞州奧多米尼恩大學助理教授吳凱西(Cathy Wu)觀點,認為宏都拉斯與台灣斷交的理由,可能不僅僅是眼前的現金利益,而是該國近年面臨的一系列挑戰,如自然災害、通貨膨脹和新冠疫情,導致該國需要的已不只是台灣提供的農業援助,而是發展基礎設施、擴大市場和投資的機會。紐約諮詢公司的台灣問題專家兼高級副總裁金肖恩(Sean King)也說,中國可以提供現金和投資給正在考慮轉向的國家,並讓他們放棄與台關係的情況下,在各個國際機構生存的更輕鬆。

此外,「支票外交」越來越不適合台灣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用納稅人的錢,換取不穩定的認可,對許多台灣民眾來說已是難以接受,這種與北京競價來保住外交夥伴、就像為人質支付贖金的行為,只會鼓勵更多這類的惡性競爭。

報導提到,大多數正式承認台灣的國家並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盟友,頂多只是在聯合國之類的場合提供支持票,提醒國際社會台灣的存在,台灣政府相當清楚這點,所以一直專注於加強非官方關係,包括與日本、美國的長期關係,以此作為與各國往來,更實際、更有效的方式。

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近日接受外媒專訪時也曾表示,台灣還需要走出去,培養與民主國家的關係,並補充說台灣近年與其他民主國家的關係「取得了巨大進展」。

分析指出,與現有的外交夥伴相比,台灣似乎在與歐洲、北美和亞洲一些志同道合的國家,在非正式關係方面找到了更有意義的回報,比如貿易、投資、技術交流等更具價值的實質性合作,包含那些可能有助於台灣防禦的國家,特別是日本和美國。有意見認為,這種作法可能會比一味維持現有邦交國更有用,也能擺脫與中國在外交上的爭奪戰,因為光是如此很難勝出。

秋田國際大學助理教授陳玉華聲稱,雖然缺乏正式外交盟友,表面看來不是好事,但這不一定會破壞台灣事實上的獨立,最重要的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正式外交關係的國家,是否都完全同意,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提到在大約180個承認北京政權的國家中,只有51個對「一中」觀點毫無保留。

至於台灣政府是否會採取更激進的作法,觀察人士認為還須時間證明,但就目前而言,爭取官方承認仍是蔡政府外交議程上的重要內容。

更多「斷交宏都拉斯」相關新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