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100天/從中央到地方!張善政要桃園成亞洲智慧新都

▲張善政表示,希望透過更聰明使用預算的方式,把錢花在刀口上,在大通膨時代,盡量減輕市民負擔,讓大家沒有後顧之憂。(圖/資料照,記者李春台攝)
▲張善政表示,希望透過更聰明使用預算的方式,把錢花在刀口上,在大通膨時代,盡量減輕市民負擔,讓大家沒有後顧之憂。(圖/資料照,記者李春台攝)

記者李春台/桃園報導

去年底九合一選舉落幕,不少新任縣市長上任,施政表現備受期待。到44日,這些新科縣市長執政剛好滿1百天。《NOWnews今日新聞》推出執政100天系列報導,從41日到6日陸續推出,包括專訪台灣頭與台灣尾兩位首長:屏東縣長周春米、基隆市長謝國樑,另外台北市長蔣萬安、桃園市長張善政、新竹市長高虹安與南投縣長許淑華4位,因公務繁忙暫無暇接受媒體專訪,但《NOWnews》也找了市府團隊、在野陣營,分享、剖析新科縣市長的政績,以及還需要加強的地方。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去年縣市長選戰中,國民黨張善政以壓倒性票數擊敗對手贏得桃園市長寶座,去年12月25日就職以來,張善政也即將面對上任百日,外界對於他桃園執政初步的檢視和論斷。對於桃園的未來,張善政表示,希望透過更聰明使用預算的方式,把錢花在刀口上,在大通膨時代,盡量減輕市民負擔,讓大家沒有後顧之憂;同時在施政過程當中,大方向是確立的,希望發揮桃園各區域的優勢,讓桃園成為一個安全、宜居、國際化、科技化的亞洲智慧新都。

張善政上任後,推出的政策,包括基北北桃通勤月票、擴大肺癌早期篩檢、代理老師全年聘期、生育津貼「加一胎多一萬」、五歲幼兒助學金、國中小免費營養午餐、調高三節禮金及重陽敬老金、青創貸款、青農創業利息補貼等政策,都是希望施政不僅看短,更要看長。張認為,成就感不僅是來自當下民眾的支持與肯定,更多的是團隊執行的政策,能夠對桃園有長遠的正面影響。

張善政指出,桃園是一座快速成長的城市,面對的挑戰與機會都很多,上任後推動的許多政策,希望透過提升社會福利,讓市民在交通、教育、生養、醫療等方面都能感受到實質幫助;桃園是最年輕的直轄市,平均年齡只有40歲,希望讓市民的生活壓力指數下降,透過減壓生活,讓桃園更宜居;接下來市府團隊也會強化科技與人文藝術教育,善用桃園的國門地理優勢,持續加強國際化。

另外,因為桃園在基北北桃、桃竹竹苗都佔有關鍵的位置,往北往南都是桃園市民的工作與生活範圍,桃園與新竹之間的科技廊道,通勤流量也不在少數,接下來也會極力促成桃竹竹苗的通勤月票;鼓勵市民搭乘大眾運輸,改善區域交通的壅塞問題,更同時減輕移動污染源對城市的影響,對於區域空氣品質與交通改善的貢獻,才是團隊關注的施政目標。

▲張善政希望發揮桃園各區域的優勢,讓桃園成為一個安全、宜居、國際化、科技化的亞洲智慧新都。(圖/資料照,記者李春台攝)
▲張善政希望發揮桃園各區域的優勢,讓桃園成為一個安全、宜居、國際化、科技化的亞洲智慧新都。(圖/資料照,記者李春台攝)
張善政說,因為過去曾在中央任職的經驗,他深知地方所面臨的問題,不能只用地方政府的思維,而是必須以系統性思考、跨區域視角、跨領域合作的方式才能有效解決。在確認政策目標與配套措施後,可以充滿信心地大力推動,其結果不僅獲得市民的熱烈迴響,甚至獲得其他縣市及中央政府的跟進。

至於逐步打通桃園各處交通瓶頸的規劃,張善政強調,市府會持續推動「開瓶計畫」,透過私有地協議價購、國有地撥用、道路用地徵收等程序,打通桃園的瓶頸路段,逐一解決多年雍塞問題,同時配合道路現況增設路燈、完善排水系統、設置交通標誌及整修既有人行步道,建立桃園市的完整路網。

張善政提到,未來市府除了導入智慧科技解決交通壅塞問題,建置AI智慧號誌控制系統,提升號誌管理績效,同時也全面檢討各大路口車道規劃,用創新的空間配置來解決民眾通勤之苦。

針對桃園的交通瓶頸熱點,張善政表示,交通局已著手推動「偏心左轉路暢計畫」,將交通瓶頸路口的車道進行偏心配置,讓左轉車或直行車輛可依循前方輔助漸變標線分別行駛至專用車道而不相互干擾,預計3月會先完成25個路口,未來亦期望與各路權機關共同合作推動,解決長期壅塞的台1、台4省道等路段,讓桃園交通「好型、好行」。

對於桃園未來的發展及願景,張善政說,延續性的政策、建設會持續推動,也會考量政策效率,當改則改;新的擘畫影響因素多,也勢必需要較長的、較全面的評估,但朝著施政大方向前進、朝著對桃園市民好的方向努力不會改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