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路永續戰/綠色生存術 家樂福、7-11、全聯掀ESG戰火

▲企業如何落實環保責任、如何進行永續轉型,備受關注與期待,而與一般大眾生活有著緊密關係的超商、超市等零售通路企業的循環經濟商業模式,甚至會被放大檢視。(圖/擷取自Pixabay)
▲企業如何落實環保責任、如何進行永續轉型,備受關注與期待,而與一般大眾生活有著緊密關係的超商、超市等零售通路企業的循環經濟商業模式,甚至會被放大檢視。(圖/擷取自Pixabay)

記者鄭妤安/台北報導

解決塑膠污染以及減緩氣候變遷已然成為全球必須重視的主要議題之一,企業如何落實環保責任、如何進行永續轉型,更是備受關注與期待,與一般大眾生活有著緊密關係的超商、超市等零售通路企業的循環經濟商業模式,更會被放大檢視。平常隨處可見的永續行動,大致可分為減碳、減塑、減廢,零售通路的永續策略模式也都圍繞在這三項目標,針對通路之間的競爭,《NOWnews今日新聞》以國內外環保永續評比機構,盤點部分零售通路在永續戰場上的傲人成績。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家樂福「翻轉新思維」 獲綠色和平評比第一

台灣量販龍頭家樂福2018年開始推動食物轉型計畫,2019年開設家樂福影響力概念店(Carrefour Impact),響應聯合國SDGs永續目標。從選品、空間動線,再到產品標示,每個細節都將企業與永續價值作連結。此外,家樂福於2021年更曾宣示,自2025年起,旗下所有量販通路、超市停售「籠飼雞蛋」,僅販售「非籠飼」。

自2019年開始,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的「台灣零售通路企業減塑評比報告」,成為每年觀察各家零售通路的永續指標之一。家樂福於2022年的評比中拔得統籌,不僅在「減量行動」和「倡議與創新」上,表現優異,更計劃在2025年時,減少500公噸包裝,並達成31個循環包裝銷售。

全聯一度「減塑落後」 卻在「生態保育」打出循環經濟知名度

回顧2021年,全聯的市佔率達64.1%,超市龍頭地位可說是當之無愧,卻在2022年綠色和平第三度針對台灣主要零售通路企業進行減塑政策、減量行動、倡議與創新、資訊透明等評比時,慘遭滑鐵盧,因「未履行承諾,減塑行動非常消極」,一口氣從第一名慘摔5個名次,直接跌入後段班。當時,綠色和平甚至集中火力向全聯展開倡議「請全聯支援減塑」,還買下鬧區看板廣吿,標示全聯1年製造上億件塑膠垃圾,引發眾人注意,重傷全聯。

後續全聯趕緊成立永續小組,從源頭減少一次性塑膠廢棄物,並在賣場中提供可重複使用的購物托盤、塑膠袋也採100%回收塑膠製成,並積極與蔬果生產者和食品加工業者溝通,如何研發出更減廢的包裝。2022年以「全聯善美的永續發展策略」為中心,發展四大方向「循環減塑」、「永續農業」、「減碳綠能」、「惜食減廢」,特別是在「永續農業」表現亮眼,2022年獲得素有「永續奧斯卡獎」之稱的「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頒予「循環經濟領袖獎」的肯定。

統一超商領先零售業 展現永續環保革名決心

循環杯及循環餐盒雖是環保永續時代下的產物,但因尚在發展階段,前景不明,超商龍頭統一超商卻在去年大舉投入,建立自家循環杯系統,展現推行與發展的決心。

在ESG浪潮下,統一超商於2022年領先零售業,率先響應金管會提出的「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以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並設置減塑、減碳、惜食與永續採購等四個專案小組,不僅連續4年入圍「道瓊永續指數(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 DJSI)」,甚至在去年從全球62家食品零售業中脫穎而出,在公司治理面、環境面、社會面中的8個永續細項,拿下產業第一,驕傲的被冠上「國際零售業界永續營運領航者」的稱號。

全家不再只當「超商二哥」 善用科技落實食安

緊追在後的還有超商二哥「全家」,早在2018年起便善用科技,啟動「友善食光」與「Clean Label」計畫,利用「時控條碼」與「時間定價」的技術,從生產到銷售端,系統性地減少剩食。

去年更以「Clean Label食品少添加聯盟、扶植社會企業、永續飲食應援、落實食安到食育」等4大政策,獲頒「2022 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的「永續供應鏈領袖獎」,不僅打破該獎項過往大多由製造業、電信業等獲獎常態,成為今年唯一榮獲該獎項的零售通路企業。

觀察各家永續戰的戰機,有的追求突破,威風赫赫,成績名列前茅,有的則曾打過敗仗,甚至一度從原本的「龍頭」地位,跌落神壇,最後卻又重振旗鼓,拿回榮耀。

不過,各家零售通路的ESG績效再怎麼亮眼,也要消費者與投資人買單才算數,能否在一波波綠色風潮中站穩腳跟,並將環保永續深入大眾日常,才是各家業者的終極課題。

更多「通路永續戰」相關新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