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代/科技執法是「行人地獄」解方?專家籲勿盲目架設

▲「企鵝交通手札」FB粉專創立人吳祥瑀出席跨世代論壇。(圖/記者葉政勳攝,2023.04.20)
▲「企鵝交通手札」FB粉專創立人吳祥瑀出席跨世代論壇。(圖/記者葉政勳攝,2023.04.20)

記者陳詩雨/台北報導

台灣交通亂象被形容為行人地獄,為了取締違規停車、超速等交通違規事項,台灣從2019年開始推行科技執法,上路至今,全台已經有265處路口設有科技執法設備,但透過AI真的就能有效洗刷地獄惡名嗎?企鵝交通手札FB粉專創立人吳祥瑀出席跨世代論壇中表示,科技執法雖然立意良善,但在架設前,應該先去了解駕駛人為何要在該路段違停,盲目設置,恐怕也無法有效達到嚇阻作用。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論壇,吳祥瑀特地準備了台北醫學大學前的科技執法路段照片作為舉例,他表示該路段車道寬度6公尺,已經寬到可以容納3台自小客車併行,但卻只畫設一條車道,沒有規劃臨停空間,因此就算在此路段架設科技執法設備,有臨停需求的民眾,還是會違規停車,反正在停滿3分鐘被拍照之前,把車輛開走就不會有罰則問題。

吳祥瑀更進一步舉例,有時駕駛人也不是不禮讓行人,而是根本沒看到行人要穿越馬路,因此像是台中高鐵站前的行人穿越道設有行人外推的設計,就可以讓駕駛人很清楚地看到行人。在把科技執法當成一項改善手段前,應該要了解人車的需求,強化硬體設施,才有可能達到人車和諧。 

此外,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則認為,台灣一年可以開出多達1400萬張的交通違規罰單,為國庫增加200億台幣的收入,但當中被用來改善道路設計的卻是少之又少,部分還被用來加裝測速照相,對於減少死傷沒有幫助,因此政策應該要對症下藥,才有可能真的改善台灣的交通現況。


更多「跨世代行人地獄」相關新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