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一中、台大學生歧視頻傳 學者憂成領導者影響社會

▲台大學生日前在校內掛上「火冒4.05丈」字樣的布條,疑似影射原住民加分政策,引發歧視原住民爭議。(圖/台大原住民學生反歧視行動小組提供)
▲台大學生日前在校內掛上「火冒4.05丈」字樣的布條,疑似影射原住民加分政策,引發歧視原住民爭議。(圖/台大原住民學生反歧視行動小組提供)

記者李琦瑋/台北報導

台中一中、台大近日頻傳學生歧視族群及性別的事件,引發社會熱議,認為菁英學生怎麼會做出最壞示範。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教育部性平會委員羅燦煐今(24)日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表示,菁英學生將來可能是社會領導者,若缺乏平等、民主素養,對台灣社會未必是好事, 因此,對於名校生、資優生更應該著重人道關懷與多元平等教育。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中一中上月舉辦園遊會,有學生以「烯環鈉」作爲擺攤主題,遭批取自台語「死番仔」諧音、歧視原住民。台大學生會日前在校內舉辦「言論自由月」活動,有學生掛上「火冒4.05丈」字樣的布條,影射原住民加分政策,引發族群歧視爭議;台大經濟系學會正副會長選舉候選人提出「A罩杯以下女生國防必修2學分」、「原住民、僑生、體育生入學名額減少」、「LGBTQ與狗不得在會中辦打傳說對決」等歧視性政見。

校園歧視爭議連環爆,凸顯性別平等、族群平等教育出問題,羅燦煐指出,台灣的性平教育,自2004年頒布《性別平等教育法》後,已經推動近20年,若以2004年進入國小一年級的學生算起,目前26歲以下的國民,應該都是性平法世代,這幾起事件的中一中與台大學生應該都是從小一就接收到性平教育,但很遺憾還是不斷發生歧視爭議。

羅燦煐認為,幾起事件說明學校推動性平教育流於形式,現行沒有性平教育的課程,只能採融入教育的方式推動,就很看教師是否具性平概念與能力,否則融入往往形同「融化」;其次是性平、族群平等沒有檢核方式,考試也不太會考,除了難以觀察教育成效外,在升學主義的氛圍下,也常被學校課程犧牲、不太受重視。

羅燦煐說,最近這幾次事件令人熱議的是中一中與台大學生都是菁英學生,讓她更加擔心名校或資優生,比起一般學校與學生,會更重視學科訓練,但性平、族群平等教育非考科之一,當名校與資優生過度把精力放在考科、升學上,對於人權教育、平等教育就會掉以輕心。但菁英學生將來可能擔任社會領導者,若在學校訓練不夠平衡,缺乏人道關懷、多元平等、民主素養等,對台灣社會整體而言未必是好事,建議針對這類明星學校、資優生更加要強調人道關懷等素養。

她認為,有時候學生不是沒意識到言論不妥,而是受網路文化影響,想要鶴立雞群、與眾不同來獲得聲量,而刻意踩線,認為只是開開玩笑而已,不需要小題大作,但能信手拈來這些歧視素材,代表平時就有這些想法,呼籲各級學校應落實人權人道關懷、平等教育,否則這種爭議不會停止,性平教育只會流於口號,無法真正推動,若這些學生日後成為社會領導者或組織家庭,可以想見職場與家庭都很難達到性平自由氛圍。

另外,她強調,性平、族群意識與IQ、會不會讀書無關,政治上有許多優秀的人物也缺乏種族、性平意識,像希特勒屠殺猶太人就是一例,而這些菁英學生一路以來都是人生勝利組,很難體會弱勢者處境、發展同理心,而拿這些特殊處境開玩笑。她說,除非是被歧視者才會對這些議題比較敏感,或是洞察力、觀察力強的學生,可能從中學習,否則沒受過挫折、把精力放在升學的學生,往往很難同理社會弱勢,但這不能只怪學生,學校的教學方向才是大問題。

台大經濟系21日得知有候選人提出歧視性政見,第一時間即通報性平會,後續依據調查結果處理。根據「國立台灣大學學生個人獎懲辦法辦理」規定,學生若有性騷擾、性霸凌,經校方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或性騷擾防治委員會查證屬實並移送懲處,最輕記申誡,最重可勒令退學。

羅燦煐表示,根據該政見內容,除了涉及性別刻板印象外,很可能也涉及性騷擾、性霸凌,性平法有要求讓加害人接受心理輔導外,還要接受性平教育,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有開設校園性別事件理論與實務、教育輔導等課程,建議台大生可到世新修課;也建議學校可以將爭議事件當作教材使用,讓全校學生討論、進行意見交流,能深刻了解這些事件為何涉及歧視、嘲諷生理特徵為何是不當行為等。

性平法行之多年,學校能在第一時間啟動性平調查,做出懲處或協助,但現行教育現場沒有「族群歧視」申訴管道,相較性別歧視,政府、校園在促進族群平等上仍有許多不足。

國立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副教授陳張培倫日前曾提到,在社會差異的議題上,台灣社會與校園對於性別平等議題的處理比較早及完整,因為有性平教育法的規定,在學校涉及性平事件都要通報,甚至在學生獎懲實施要點裡也會提到性騷擾、性霸凌,但族群平等教育推展速度較慢,即使108課綱有處理到族群平等議題,從國小到高中教科書都有談及認識與尊重原住民族、新住民,會教到歧視、偏見、種族中心主義等,課程面向完整,但實踐與生活落實卻出現落差。

他建議教育部提出族群平等教育綱領,檢視學校教學、學務(生活輔導、課外活動)、輔導室等系統是否符合族群平等,還有校規、學生獎懲辦法、課外活動指導性原則可以強調族群平等,以提升對該議題的重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