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兩度喊出「極端」情況!分析:中國正為陷入衝突作準備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期屢屢提到「極端」一詞,引發外界對於北京態度的警覺。(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期屢屢提到「極端」一詞,引發外界對於北京態度的警覺。(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國際中心楊智傑/綜合報導

美中競爭加劇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發言也備受外界關注,近期他兩度在談話中談到「極端情況」等概念,要求國民為「極端」情勢做好準備,分析認為這可能是習近平在暗示局勢升級可能,要求國民為了中國可能陷入與西方衝突作好準欸。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華爾街日報》提到,習近平在今年5月30日主持中共20屆第一次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時,要求國民得堅持「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當時有不少中國網友已經開始揣測北京發動戰爭的可能性。

直到上週,習近平在7日視察內蒙古時又重提「極端」概念,並將其延伸至經濟領域,他在考察時提到如今中國高水平科技必須「自立自強」,並在「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做好自己的事;他也暗示如今美中貿易戰、晶片領域面臨的困境「當別人不給我們開門的時候,我們自己還能活下去、活得更好」。

報導分析指出,如同經常發表強調「外國威脅」言論的毛澤東,習近平也經常利用這類言論鞏固權力,然而中國領導人在近期密集提到「極端」更讓外界有所警覺,中國鷹派學者金燦榮甚至向中共官媒《環球時報》表示,所謂的「極端」情況代表的就是習近平在警告戰爭的危險。

分析認為,儘管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重啟訪中計畫,試圖建立雙邊溝通管道,但習近平的用字遣詞顯示了他並未放鬆戒心,尤其是去年10月進入史無前例的第三個任期後,已經多次暗示自己未來五年的目標就是將中國建立成一個更具韌性的經濟體,降低對國外市場與技術的依賴。

文章接續提到,降低對外依賴的做法也和習近平視為「神聖使命」的「最終統一台灣」一事有所關聯,儘管習近平多次提到要達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統一大業,但為了中國能持續保持經濟發展,就必須避免在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發生衝突而被大舉制裁。

《華爾街日報》分析認為,拜登的目標在於替美中雙邊關係建立起護欄,盡力避免美中直接衝突,但中國政府比較在意的是希望確保美國原則上「不踩紅線」;經濟方面,北京則努力安撫因疫情清零而陸續轉移的外企們,例如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受到的高規格接待。

中國政府一方面與外企修復關係,另一方面又暗示要為情勢惡化做好準備,《華爾街日報》認為這顯示習近平在許多方面並不會採取「冒險」的行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