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習近平為全球產業鏈與中國脫鉤作準備

▲分析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雙循環」上提出了應對「極端情況」的準備,是為「全球產業鏈與中國徹底脫鉤」作最壞的打算和準備。資料照。(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分析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雙循環」上提出了應對「極端情況」的準備,是為「全球產業鏈與中國徹底脫鉤」作最壞的打算和準備。資料照。(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13日電)香港媒體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週在內蒙考察時,在「雙循環」議題上提出了應對「極端情況」的準備,這是為「全球產業鏈與中國徹底脫鉤」作最壞的打算和準備。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明報今天刊登文章指出,根據官方媒體的報導,他在參觀呼和浩特中環產業園之後表示,「構建國內大循環是為了保證極端情況下國民經濟能夠正常運行……」。

人民日報後來在一篇「紀實」中披露,習近平當時的原話是:「構建新發展格局,首先要把國內大循環搞好,這是治本之策。『雙循環』不是要閉關鎖國,而是當別人不給我們開門的時候,我們自己還能活下去、活得更好。我們敞開大門,誰來與我們合作都歡迎。經濟全球化是大道,大家合作共贏才是最好的。」

文章表示,由此可見,習近平所說的「極端情況」是指「當別人不給我們開門的時候」,因此,經濟發展以國內大循環(內循環)為主,也就是為全球產業鏈與中國徹底脫鉤作最壞的打算和準備。

文章並指出,上述「紀實」把應對「極端情況」的舉措當作「首先」之事和「治本之策」,說到「別人不給我們開門」時,不但要「活下去」,還要「活得更好」,這就有點主動為之的意味。

據分析,「內循環」產生的背景是新冠疫情爆發初期,當時中國因被指是病毒來源地,遭到世界多國封鎖。但在疫情3年後開放的今天,美國和西方世界又以「去風險」為名掀起一波與中國產業供應鏈的脫鉤潮,所以,習近平眼中的「極端情況」並未完全解除。

文章認為,以習近平的底線思維、憂患意識來看,應對「極端情況」的防風險措施,成為日常施政的新常態不足為奇。(編輯:唐佩君)1120613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