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22日成立!環團籲公正審四接案、加快減塑、加強企業淨零

▲「第四天然氣接收站」與協和火力發電廠的轉型有關,環團今(21)日要求新成立的環境部,應公正公開審查四接案。(圖/台電提供)
▲「第四天然氣接收站」與協和火力發電廠的轉型有關,環團今(21)日要求新成立的環境部,應公正公開審查四接案。(圖/台電提供)

記者李琦瑋/台北報導

環保署明(22)日將轉型升格為「環境資源部」,新任部長由中興大學前校長薛富盛接任,下屬機關設有4署1院,盼提升環境治理效能,並處理氣候變遷等相關政策。環團皆對新成立的部門寄予厚望,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要求新成立的環境部公正公開審查四接案,捍衛環評制度中民眾參與的精神,讓「升格」名符其實;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綠色和平等日前呼籲環境部加速2大減塑減廢工作,並盡快由新設「資源循環署」邀集民間商議未來政策規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團體指出,僅7%企業承諾淨零,呼籲政府要拿出有效的政策工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環境部底下設立四署一院,包含碳費主管機關「氣候變遷署」、資源循環署、化學物質管理署、環境管理署,以及國家環境研究院。

基隆協和電廠更新改建(四接)案,目前仍在環保署審議,其中台電計畫興建天然氣接收站需填海造陸,引發破壞生態以及漁權擔憂,先前四接環評擅改開會地點也引發爭議。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表示,護航開發且讓環評機制倒退30年的環保署長張子敬並未隨著環境部升格也升官,可見行政院至少還有懸崖勒馬的能力。

王醒之呼籲新任的環境部長別讓環境部新瓶裝舊酒,要站穩保育環境的立場保護台灣海岸生態、保護基隆港營運,也期待新任環評委員未來能用客觀、合法、專業的態度來面對基隆外木山四接開發案的爭議,並且捍衛環評制度中民眾參與的精神,讓「升格」名符其實。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荒野保護協會、看守台灣及綠色和平日前發出聯合聲明,減塑減廢尚有3項迫切議題,期待新任環境部長薛富盛拿出決心與魄力,加速推動落實,首先是2030年4種一次性用品的禁用目標仍缺乏路徑圖,包括塑膠袋、飲料杯、塑膠吸管、免洗餐具。

其次,全球塑膠公約制定在即,環保署目前雖提出2030年減量13.8萬噸原生塑膠,但對照台灣一年使用量1,304萬噸,僅佔1%,可說是杯水車薪,台灣應積極跟上國際。

第三是台灣廢棄物產生總量連年成長,生活垃圾在近2年突破千萬公噸,若加上事業廢棄物更突破3千萬公噸,若不從源頭減少生產廢棄物,並設定廢棄物總量管制機制,將無法遏止廢棄物成長,台灣的垃圾大戰也不會停歇。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日前召開記者會指出,目前僅有7%上市櫃公司承諾淨零,多數企業仍在觀望是否要開始積極減碳,卻未見政府部門拿出減碳決心、制定有效的政策工具。

環團提出4點訴求,包括《淨零12項關鍵戰略》應新增產業轉型的整體戰略,且公開說明6大耗能產業的階段性減量目標。環境部、經濟部與金管會等各部會,應整合法規管制、經濟誘因、基礎建設、資訊揭露等各項政策工具,於戰略中說明其如何實施,以引導產業淨零轉型。

金管會應參照聯合國「誠信第一」(Integrity Matters)報告,修訂企業氣候相關資訊的揭露形式,且強化資訊揭露品質,確保利害關係人能夠於政府平台獲得準確的企業永續資訊。

碳排大戶應加速制定完整的轉型計畫,而非停留在淨零或階段性減碳目標、措施的承諾,主管機關針對企業自主減量計畫及碳費優惠費率之訂定,亦應參酌其轉型計畫之內容,確保其商業策略與公司治理符應淨零路徑。政府應參考歐盟「企業永續盡職管理指令」建立適當的監督機制,確保企業的氣候轉型符合2050淨零時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