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別碰!「藍龍」大西洋海神海蛞蝓 基隆潮間帶大爆發驚喜現蹤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圖/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圖/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記者林莞茜/綜合報導

有民眾近日在基隆長潭里漁港潮間,發現多隻被譽為「藍龍」超稀有且相當夢幻的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對此,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特地提醒民眾,大西洋海神海蛞蝓毒性很強「只能觀賞不能摸喔」,而會伴隨出現的還有僧帽水母和紫螺帆水母,現場目擊至少有7隻,讓產學交流組主任陳麗淑博士驚呼是難得的生態景象,更可以用「大爆發」來形容。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在臉書上表示,大西洋海神海蛞蝓是藍白色的浮游生物,外型神似希臘神話中的海神Gaucus,雙手彷彿長了魚鰭、雙腿成了尾巴,因此有了「海神」的美名;海神主要分布在熱帶區域,台灣屬於亞熱帶區,基隆又位於最北端,比較少見。

根據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所出版《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II》,大西洋海神海蛞蝓(Glaucus atlanticus Forster)別名藍龍、藍天使、藍海燕、蓑海牛、海神海蛞蝓,成體體長達5公分,體側有三對角突狀之皮鰓叢,皮鰓排列於同一平面。體色銀白色,頭部、腹足及皮鰓末端藍色,海蛞蝓是一群沒有殼或殼退化的腹足類。

海神海蛞蝓的漂浮生活,讓牠們發展出專一的食性,主要以大洋表面漂浮的錢幣水母和僧帽水母為食,捕食後還會將獵物的刺細胞由消化道運送到皮鰓末端儲存,作為防衛武器抵禦捕食者,因此偶而會與錢幣水母和僧帽水母一起被風浪送到潮間帶或岸上,棲地分布於全球熱帶海域,隨著洋流漂送。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