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7.6強震後「擠出新陸地」!專家曝原因:後續可能有溫泉湧出

▲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芮氏規模7.6大地震後,地殼往海洋的方向擠壓200公尺,石川當地85公里海岸線中,多處出現地殼隆起的情況。(圖/翻攝自日本國土交通省國土地理院)
▲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芮氏規模7.6大地震後,地殼往海洋的方向擠壓200公尺,石川當地85公里海岸線中,多處出現地殼隆起的情況。(圖/翻攝自日本國土交通省國土地理院)

記者張志浩/綜合報導

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在1月1日突發芮氏規模7.6大地震,後續甚至引發海嘯,共計造成126人死亡、210人失蹤,日本國土交通省國土地理院在震後調查報告,7.6大地震後,地殼往海洋的方向擠壓200公尺,石川當地85公里海岸線中,竟冒出240公頃的陸地,前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主任郭鎧紋指出,這是「溫泉型地震」的第4階段過程,後續如果發現溫泉大量湧出,那餘震不斷的危機將能可以解除一部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郭鎧紋表示,「溫泉型地震」是日本學者提出非常新興的名詞,引發地震的主因是地下水需要找到出路釋放能量,主要案例是1965年在長野縣發生連續2年的群震,後續發生地殼隆起,且出現新的溫泉區後才平靜下來,而本次能登半島地震也相當類似,北側沿岸中有85公里長的地區出現大片海床隆起,包括輪島市、皆月灣地表上升高度甚至有4公尺之多,台灣過去尚未有類似案例。

▲專家指出,日本能登半島芮氏規模7.6大地震,應屬於「溫泉型地震」,前後共有5個階段。(圖/郭鎧紋提供)
▲專家指出,日本能登半島芮氏規模7.6大地震,應屬於「溫泉型地震」,前後共有5個階段。(圖/郭鎧紋提供)
郭鎧紋說明,溫泉型地震包含5個階段:

1、地下水異常流動:地下水開始在較隱沒、深層的地殼中流出。

2、水入侵:地殼深度約30公里,上半部多是花崗岩,下半部多是玄武岩,由於花崗岩層的地震較多,深層的地下水就因為比重較輕的原因,會不斷入侵到裂縫中,嘗試跑到地表上。

3、群震發生:水不斷嘗試往地表移動,除則造成地殼較不穩定,也不斷累積並釋放能量,因此當地會頻繁出現地震,如能登半島從2020至2023就一直有地震出現。

4、地殼隆起:地殼往海洋的方向擠壓,地表出現新的陸地。

5、溫泉湧出:水終於找到出路來到地表,富含地殼中的各種元素,也會產生新的溫泉。

郭鎧紋表示,目前日本能登半島地震已經進入第4階段,前面的過程都依序著「溫泉型地震」的各階段進行,但究竟是否會有溫泉湧出值得關注,若有,則地震狀況將會平緩相當多,但若沒有,未來仍可能有較大的地震出現,「溫泉型地震」可以想像成人體長了膿皰,雖然會造成傷害,但另一部分也是在排毒。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