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方野/就事論事討論台灣的能源政策與電價

▲近日傳出電價將大幅調漲25%,台電出面否認。(圖/記者黃守作攝)
▲近日傳出電價將大幅調漲25%,台電出面否認。(圖/記者黃守作攝)

文/方野

近日有媒體報導,台電已擬定電價調整方案,以今年不虧損為目標,電價將大幅調漲25%。對此,台電回應,俄烏戰爭造成全球燃料價格飆漲,許多國家直接以市場機制反映價格,目前台電沒有電價調漲方案,盼爭取政府財政支持。然而,即使台電作出澄清,仍止不住謾罵,多家媒體引用PTT鄉民的「網友說」,包括「不是說不缺電」、「去年才說都低於國際價格」、「不知我們薪資要縮水多少」,企圖引導輿論風向,背後目的不言可喻。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眾多批評聲浪中,最離譜的莫過於某媒體社論《綠電財團賺飽,現在要民眾幫台電埋單》,把單純的電價應否調漲議題,導向政治操作、東拉西扯。一下子說是蔡英文政府要幫賴清德在上任前把爛攤清一清,一下子又說是「綠電財團」從中賺飽,更不忘美化「核電」,似乎台灣只要全方位重啟核電,電價問題就不存在了!監督政府不是不行,但媒體社論代表的是該報立場,如此缺乏論述、充滿誤導的內容也能端上檯面,這家老牌媒體的新聞品質堪憂。

先談電價。台灣的電價全球數一數二低,即使這兩年受俄烏戰爭影響,國際燃料成本已上漲三至四倍,台灣的電價與全球各國相比相當低廉。國際能源總署2020年各國電價數據顯示,台灣住宅用電排名全球第4低、工業用電排名第6低。根據經濟部提供資料,以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為例,2022年連續兩季電費漲幅均達3成;和台灣同樣高度依賴進口燃料與能源的韓國,也在2023年兩度調漲民用電價,被稱為「電費炮彈」的電價通知單,讓韓國民眾苦不堪言。相較之下,台灣雖在2023年4月調漲電費,但整體93%、1231萬戶住宅用戶不受影響,台電面對燃料價格居高壓力,已採較低調幅。

第二,核電廠延役就能解決電價上漲及缺電?多位國民黨立委及立委當選人23日宣示將推動《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法,為核電廠延役問題解套,藍營開出新國會推動修法第一槍,也是藍白合作共推法案的試金石。藍營向來把核電視為解決各種電力問題的靈丹妙藥,對他們來說,核能被捧為世界上最好的能源,更是避免災難性氣候變化的解方。

確實,與風力、太陽能和水電不同,核電廠並不依賴多變的氣候因素,也不像天然氣及石油價格易有劇烈波動,在價格的控制上較易掌握。但攤開世界上主要核能大國的電價來看,「核能等於低電價」是常見的歸因謬誤。法國、韓國的核電比例高,但電價比台灣貴、漲更多、虧更多。舉例來說,作為世界第一核電大國的法國,電價原本就高於台灣,2020年住宅電價平均6.06元,幾乎是台灣同年度住宅電價的2.4倍;工業電價3.25元,也高於台灣2020年的工業電價。法國電價在2023年2月1日一口氣上漲15%,8月1日電價再次調漲10%,包括麵包店在內用電量較大的店家首當其衝,陷入倒閉潮;低收入家庭的冬天也很難熬,只能少開暖氣,想辦法度過寒冬。向來擁抱核能的法國人民,經歷40年以來最嚴重的能源危機,不得不承認,過度仰賴核能的策略有誤,「關於節能、熱力改造和可再生能源的工作不到位」。

更重要的是,核電若作為「零碳能源」的一環,是糖衣包裹的毒藥。核電是風險極高的能源,若核電廠爆發核事故,其嚴重性不容小覷。車諾比核災及福島核災殷鑑不遠,不可不慎。

最後,台電高價買綠電導致虧損的說法也非事實。此一說法台電早已在去年11月澄清,近兩年虧損主因是俄烏戰爭造成國際燃料成本大漲,再生能源購電支出僅占整體成本約6%,非虧損主因。更重要的是,綠電發展的過程是先以躉購費率購電,鼓勵民間力量投入綠能開發,後期能源廠商會直接賣給有綠電需求之民間企業。換句話說,隨著再生能源發展技術成熟,躉購費率逐年下降,能源業者會陸續轉供綠電給民間企業,就不需台電支出。

綠電、再生能源在淨零趨勢下,已是國家產業剛性需求,發展足夠的綠電不只能減碳,對於台灣的產品打進國際綠能供應鏈也扮演關鍵角色。此外,考量到台灣面對的地緣政治風險,能源安全議題更是嚴峻許多。目前,煤、原油、天然氣仍是台灣能源供應的主要來源,幾乎百分百仰賴進口,而且進口來源國集中在中東地區,使得台灣能源自主性極低,一旦國際間發生衝突,台灣的能源供給將大受影響。因此,再生能源的發展與極大化實屬刻不容緩,蔡英文總統在2016年上台後,啟動「能源轉型政策」,正是因為看到了台灣的發展需求,期盼藉由政策推動達到綠能共好。

發表《綠電財團賺飽,現在要民眾幫台電埋單》一文的媒體,去年7月曾公布自己掌握「南海工作會議紀錄」,指控政府依美方要求研發生物戰劑、規劃設置新建生物安全P4等級實驗室等,報導內文被中共官媒多次引用,在網路上形成「帶風向」的效應,即使第一時間就被台灣、美國政府駁斥,仍堅稱「已履行查證義務」、「盼政府尊重媒體新聞自由與民眾知的權利」,後經台北地檢署偵查,認定該報所刊載的「南海工作會議紀錄」確為消息來源提供造假文件。現在選舉剛結束,該媒體又在藍營擬為核電廠延役問題解套之際,發文扭曲政府能源政策,不知撰稿者是真不懂,還是故意裝糊塗,無論是哪一種,都該拿出數據、有憑有據的討論。筆者期待未來該媒體能有正確的判斷及查核,才能不負第四權賦予媒體承載公共性任務、扮演非官方制衡政府的重要角色。
 

●作者:方野/資深媒體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