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台觀光2/台灣觀光價值輸給貶值?國旅觀光問題出在這

▲資深媒體人野島剛分析如果日本觀光客因為貶值而不來台灣,意思是台灣的觀光價值被貶值打敗。(圖/記者康仲誠攝)
▲資深媒體人野島剛分析如果日本觀光客因為貶值而不來台灣,意思是台灣的觀光價值被貶值打敗。(圖/記者康仲誠攝)

記者李詠平/專題報導

「只因為貶值,人家就不來的話,意思是你的價值被這些貶值打敗了!」來自日本的資深媒體人野島剛,以一口流利中文,提醒台灣的觀光需要解決交通和資訊兩大問題。野島剛分享身邊朋友第一次來台觀光,走了旅遊書推薦的代表性景點,包括故宮、九份、逛夜市、吃小籠包等經典行程後,第二次來要去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問題一:交通不便、離開台北旅遊資訊不足

資深媒體人野島剛分析日本人要離開台北旅遊時,會遇到時間和空間的兩大限制,他舉例:去南部不知道怎麼去;想去東海岸看海,不過買不到火車票,「導致有些日本遊客 第一次來台灣已經滿足了,就再也不來。以為『我已經享受了台灣』,有這樣的一個誤會吧!」

野島剛讚嘆台灣其實有很多元的魅力,但東部、離島和中南部,日本人都很少會去。他分析台灣人會去日本東京以外的城市觀光,是因為台灣有很多日本觀光的相關資訊,但在台灣花東「幾乎見不到日本人」,因此他建議除了解決交通問題,台灣還需要提供更多台北以外的旅遊資訊,給日本人多元旅遊商品選擇,也能增加再訪的動機。

針對旅遊資訊的語言隔閡,英語導遊逸蘋認為除了交通資訊外,台灣的夜市也需要多增加英文標示。她分享有外國人曾為了夜市障礙找上她「他們算是很熟練的背包客,也知道台南的夜市很有名,他們找我的時候就要求只要帶他們去逛夜市就好,景點都不用。」

連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推薦的夜市,當逸蘋帶外國旅客去嘗試知名的十全排骨湯等美食時,也不見有英文標示。她的客人讚嘆「很感謝有中英文導遊陪同」,逸蘋解釋,外國旅客的困擾是如果食物沒有標示,他們不敢確定吃到的東西是什麽。

▲台灣夜市是觀光客必去行程,但英語導遊指出仍缺乏外語標示供外國人參考。(圖/記者李詠平攝)
▲台灣夜市是觀光客必去行程,但英語導遊認為仍缺乏外語標示供外國人參考。(圖/記者李詠平攝)
問題二:台灣品牌印象不明

走在觀光客必經的台北捷運裡,觀光署強打的台灣形象廣告,主要是天燈和101大樓,但外國人聽到台灣這個地名,似乎還沒有鮮明的第一印象。

因為台灣的好山好水而長居台東的李小飛(Asher Leiss)分享,就算以自己住了12年作為吸引親朋好友來玩的理由,還是無法讓他們想來台灣。「他們會說『可以約在菲律賓或泰國見面嗎』,不是他們不相信我,是他們腦中沒有台灣是值得造訪的品牌印象」,小飛舉例大家想到泰國或菲律賓時,會馬上有沙灘或自己躺在沙灘椅上喝調酒的畫面,但對大多外國人來說,台灣沒有完整的旅遊概念。

對此,投身旅宿業超過30年的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沈方正也有感而發,「我們要用外國人的視野來思考,或者你要去問外國人,而不是說我們覺得哪裡好,是要問台灣哪裡對外國人來說有吸引力,我覺得那個是最重要的。」

問題三:景點規劃、旅遊配套不便

從事旅行社線控(安排旅遊線路)10年的陳小姐認為,台灣在景點豐富度和旅遊行程的規劃配套都相對不足。她以日本為例,因為商店集中加上街道經過整體規劃,所以精緻度高,會有「每個轉角都是景點」的感覺。而台灣景點跟景點之間相對分散,加上大眾交通接駁不多,台北以外的地方要叫計程車都不一定有,旅客只有租車才能流暢的走完行程。

在旅遊行程配套上,陳小姐以日本為例,「日本會出很多鐵路、新幹線的一日周遊券,出車站也有販賣一日遊或半日遊的行程」,反觀台灣,雖然台鐵有少數的一日周遊券,但更多時候是遊客出了車站,沒有深入當地的套裝行程能彈性接駁。

由此可見,台灣不僅要補強外語的旅遊、飲食資訊,滿足所有外國旅客外,也要包裝更多國旅亮點吸引旅客再訪,並在亮點中安排景點間的交通接駁。不過要找出台灣品牌印象並加以推廣,恐怕需要更高層級規劃協調。

沈方正提出台灣可參考德國慕尼黑啤酒節和西班牙的奔牛節,以國際化思維規劃國內知名的節慶或活動,以此在國際上建立台灣旅遊IP(指商業品牌形象)。他以每年參觀人次破千萬的台灣燈會為例,建議「去設定這個活動的國際指標,從宣傳面,從資料,從參觀人次去思考,對國外的旅客有沒有吸引力?地點方不方便?可以帶動什麽樣的產值?什麽樣的產業可以共同來加入?我想這個長期做下來,本身就是一個IP」。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