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不起生鮮!韓國低收入群體「消費模式改變」 吃肉太貴就改火腿

▲通膨與物價飛漲,一般小老百姓往往最有感,面對生活成本上升,最直觀的就是從自己能控制的日常項目省錢。(示意圖/擷取自Pixabay)
▲通膨與物價飛漲,一般小老百姓往往最有感,面對生活成本上升,最直觀的就是從自己能控制的日常項目省錢。(示意圖/擷取自Pixabay)

國際中心蔡姍伶/綜合報導

通膨與物價飛漲,一般小老百姓往往最有感,特別是社會底層人士,面對生活成本上升,最直觀的就是從自己能控制的日常項目省錢。有韓媒報導指出,韓國的低收入群體,食物消費模式正在改變,由於生鮮食品物價持續上漲,相對便宜的加工食品,消費比重也有所提高,體現收入差距帶來的糧食不平等現象越發嚴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韓國《中央日報》報導,去年韓國收入排名墊底的20%家庭,每月平均花25.9萬韓元購買食品、非酒類飲料,「恩格爾系數」(指家庭支出中,飲食費用所占的百分比,可視為生活程度的指標)也比前1年要少, 通常恩格爾系數越低,代表除去食品消費以外、花在其他地方的錢變多,通常可以解釋為家庭收入有盈餘,但韓國去年的情況卻並非如此,反而是因為收入未增加、物價卻一直在變貴,人們開始尋找廉價食物代替所導致。 

從細節來看,韓國低收入群體在肉、蛋、海鮮、乳製品等項目,消費金額都有減少,特別是魚類、貝類等海鮮,消費比前1年減少了6.5%。相反,肉類加工品和其他水產加工品的支出,則分別增加了8.9%和8.7%。反觀前20%的高收入群體,去年在食品、非酒類飲料上的支出,比前1年多1.1%,每月平均花費57.4萬韓元,在肉類、蛋類、乳製品方面的支出也有所增加。  

報導指出,韓國連續2年面臨通貨膨脹,薪資增加速度跟不上物價上漲,生鮮食品漲的尤其嚴重,物價長期居高不下,低收入者很難再縮減支出,因此在食品消費上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尋找低價品代替。

報導並引述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2020年農食品消費統計分析》顯示,收入排名後25%的家庭,平均每天吃135.9克水果,收入排名前25%的家庭則為206.2克,相差1.5倍,蔬菜類也是高收入群體吃的更多。有分析認為,這種收入帶來的營養差距,可能還會因為物價居高不下而拉大。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