粿條疑釀食物中毒!專家示警「2情況」千萬別吃:已經有一堆細菌

▲台灣近期捲入寶林茶室食物中毒風暴,目前外界認為引發食物中毒的關鍵食物,疑似是寶林茶室的招牌菜「大馬炒粿條」。(圖/翻攝官網粉絲專頁)
▲台灣近期捲入寶林茶室食物中毒風暴,目前外界認為引發食物中毒的關鍵食物,疑似是寶林茶室的招牌菜「大馬炒粿條」。(圖/翻攝官網粉絲專頁)

記者賴禹妡/綜合報導

台灣近期捲入寶林茶室食物中毒風暴,衛福部昨(28)晚召開臨時記者會,提到首位死者體內驗出「米酵菌酸」,而目前外界認為引發食物中毒的關鍵食物,疑似是寶林茶室的招牌菜「大馬炒粿條」。泰式餐廳資深主廚張永民現身提醒,粿仔條即使放冷藏,超過3天沒壞掉也會硬掉,若發覺色澤及觸感改變,代表裡面已經一堆細菌,這時千萬不要食用,避免把細菌全吃進肚。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粿仔條2情況千萬別吃 
根據《TVBS》報導,張永民主廚解釋,河粉又稱為澱粉條,粿仔條則是一般客家粄條,主要使用「在來米粉」製作,通常呈現大片長方形狀。口感一開始是Q的,若沒有即時料理,即使冰進冷藏,也是約3天內就會硬化,「硬掉就不會用了」。 

張永民表示,粄條在冷藏放超過3天,即使沒有硬掉也會壞掉,色澤會改變成黃色,用手去摸有滑滑的觸感,代表粄條已經不能再使用,「裡面已經一堆細菌」。張永民認為,寶林茶室的粿條顏色黑得明顯,不知粄條本身是否已經發黃,而用其他佐料去掩蓋真實顏色。 

▲信義A13寶林茶室食物中毒,因案例幾乎都有食用炒粿條,元兇疑似就是它,引發其他餐廳業者也自主性下架粿條、粄條料理。(圖/記者張勵德攝)
▲信義A13寶林茶室食物中毒,因案例幾乎都有食用炒粿條,元兇疑似就是它,引發其他餐廳業者也自主性下架粿條、粄條料理。(圖/記者張勵德攝)
寶林茶室「招牌炒粿條」祕方  
事實上,寶林茶室創辦人黎仿軒曾透露,寶林茶室的招牌大馬炒粿條,選用的是較粗的特製粿條,調味料更是從大馬進口,在炒製過程中不會加任何一滴水,而是以馬來西亞特製的黑醬油取代,由於醬油濃度較黑,才能將招牌粿條炒到「黑黑的」。 

▲信義A13寶林茶室疑食物中毒,多人食用炒粿條、河粉。(圖/記者張勵德攝)
▲信義A13寶林茶室疑食物中毒,多人食用炒粿條、河粉產生腹瀉、頭暈等症狀。(圖/記者張勵德攝)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