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掃墓小心「引蛇上身」!遭蛇咬別做「5大NG行為」

▲若被毒蛇咬傷、務必儘速就醫,並注射抗蛇毒血清治療。(圖/記者林志怡攝)
▲若被毒蛇咬傷、務必儘速就醫,並注射抗蛇毒血清治療。(圖/記者林志怡攝)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

清明連假期間,天氣也逐漸轉暖、濕度上升,讓人昏昏欲睡,但還是得提起精神上山掃墓。衛福部疾管署提醒,這樣的天氣下、蛇類的活動力反而會明顯增加,民眾進入山區務必做好保護措施,若不幸遭到蛇咬,千萬不要做出割開傷口、用嘴吸毒液、冰敷、喝酒或飲用刺激性飲料等NG行為,趕緊就醫才是保命關鍵。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疾管署檢驗及疫苗研製中心科長鄭雅芬指出,國內較常見的6大毒蛇包括出血性毒的龜殼花、赤尾鮐(俗稱赤尾青竹絲)與百步蛇;神經性毒的飯匙倩(俗稱眼鏡蛇)與雨傘節,以及兼具出血和神經毒的鎖鏈蛇,但只有飯匙倩會在白天出來活動。

鄭雅芬說,其實蛇類是非常膽小的鞥物,只要有聲響、通常都會自己遠離,因此民眾如果有到野外活動,或是進入山區掃墓、賞花、登山、郊遊,除了做好自我保護,穿上長袖衣物及長靴外,進入樹叢及草堆前、可以用登山杖或其他道具「打草驚蛇」,讓可能躲在草叢中休息的蛇知道有人要經過、自行躲避。

此外,鄭雅芬表示,民眾在山區切勿翻動中空林木或石塊,也應該避免在夜間、日出及雨過天晴等蛇類易出沒的時段及地方逗留,以免遭毒蛇咬傷。

若民眾仍不幸遭到蛇咬,鄭雅芬說,第一時間務必保持鎮定,記下毒蛇的外觀特徵、脫掉被蛇咬處附近的飾品,避免後續腫脹導致無法取下,並在傷口上緣包紮、減緩毒液擴散,並儘速就醫。

鄭雅芬也提醒,民眾千萬不要割開傷口,這麼做反而會增加感染風險,更不能用嘴吸出毒液,一方面避免感染、另一方面是因為嘴內可能會有自己沒注意到的傷口,幫忙吸出毒液者反而可能因此中毒,也不要冰敷,避免組織壞死、不飲酒或刺激性飲料,避免加速毒液作用、不延誤就醫,耽誤治療時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