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花蓮「淺層強震」晃暈!規模5最淺只有2公里 專家揭地震原因

▲0403花蓮7.2地震持續在釋放能量,昨(22)日傍晚開始至今(23)日,花蓮地區又出現一波地震高峰期。(圖/翻攝畫面)
▲0403花蓮7.2地震持續在釋放能量,昨(22)日傍晚開始至今(23)日,花蓮地區又出現一波地震高峰期。(圖/翻攝畫面)

記者張志浩/綜合報導

0403花蓮7.2地震持續在釋放能量,昨(22)日傍晚開始至今(23)日,花蓮地區又出現一波地震高峰期,甚至有規模6和6.3的地震,中正大學地震所副教授石瑞銓表示,昨夜開始「頻繁地震」的原因主要還是「應力調整」,此外,由於離地面較近的岩石較脆弱,因此近兩天「地震深度」都較淺,預估餘震狀態還會持續半年至一年。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針對0403花蓮地震後,餘震曾一度平息一個多禮拜,但近兩天卻又突然「頻繁地震」,石瑞銓比喻,我們可以將地層當作「汽車擋風玻璃」,當有石子砸出一個洞時,周圍玻璃也會出現裂痕,而這樣的裂痕在逐漸延伸後,勢必會導致周邊另一處無法支撐力道,又一次出現新的傷口,並繼續出現裂痕。

▲昨日傍晚開始,花蓮地區開始一波連續餘震,截至今天上午,15小時就發生了180起地震。(圖/中央氣象署)
▲昨日傍晚開始,花蓮地區開始一波連續餘震,截至今天上午,15小時就發生了180起地震。(圖/中央氣象署)
石瑞銓說明,以921地震為例,當初經過一個月後的10月22日,嘉義地區也曾發生規模6.4強震,當時就是很明顯的應力調整案例;石瑞銓指出,在一般情況下,當有超大規模地震出現時,周遭短期內很難再有比主震規模更大的地震,不過雖然當地機率低,卻不代表其它距離較遠的地方,突然出現一起新的獨立地震序列,因此保持警覺仍很重要。

此外,近兩天地震深度都相當淺,甚至有2公里的案例,石瑞銓提及,地震的深度變化並沒有一套規律或準則,但明確得知的是,越地底下的岩石越強硬,離地面較近的岩石較脆弱,而板塊碰撞會出現「有深有淺的面」,淺的地方比較脆弱,也就更容易出現地震。

較淺的地震,對地上的民眾來說,距離越近搖晃一定更有感,而大台北地區由於是盆地地形,加上高樓眾多,往往又會加大晃動感覺。

▲板塊碰撞會出現「有深有淺的面」,淺的地方比較脆弱,也就更容易出現地震。(圖/中央氣象署提供)
▲板塊碰撞會出現「有深有淺的面」,淺的地方比較脆弱,也就更容易出現地震。(圖/中央氣象署提供)

更多「0422花蓮地震」相關新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