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抗震宅必知道2事:結構設計與施工品質 搞懂抗震、制震、隔震

▲不少建案標榜是「制震宅」,因此價格比其他建案高出不少。圖為示意,非新聞相關建築。(示意圖/記者徐銘穗攝)
▲不少建案標榜是「制震宅」,因此價格比其他建案高出不少。圖為示意,非新聞相關建築。(示意圖/記者徐銘穗攝)

記者徐銘穗/綜合報導

台灣地震頻傳,天搖地動好嚇人!不少人買房時都會考量房子的耐震度與安全性,建商更是打出「抗震宅」、「制震宅」、「隔震宅」,有的制震宅喊出1坪貴15%,也有隔震宅1坪貴了3~4萬,它們有什麼不同?《NOWnews今日新聞》帶讀者一文搞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建商推案都會以抗震宅標榜建案安全性,抗震宅應該要能有減震效果,確保建築物遇上強震時,不會有歪斜坍塌風險。結構技師帶雲發曾受訪指出,抗震的方式市場上約略分為「耐震結構」、「制震結構」與「隔震結構」等三類。

什麼是「耐震」?

耐震指最基本的抗震設計,只在建築物的梁、柱、壁構造,能承受地震強度的建案主體結構。戴雲發指出,所謂的「耐震結構」,就是指地震來時房子是「安全的」,就算很大的地震發生,房子要倒也是慢慢傾斜,讓其內的居民有逃脫的時間。

以台北市來講,大多數地震力是0.24G,等於是耐震5級,而法規規定就是一定要達到耐震5級(240gal)。戴雲發說,部分建商為銷售考量,可能會把耐震提升10%、到0.288gal,作為「超越法規」的訴求。

▲過來人紛紛點出背後關鍵在於「屋齡的耐震度」。(示意圖/取自pixabay)
▲現行建物至少得達5級耐震標準。(示意圖/取自pixabay)
什麼是「制震」?

制震又被稱為減震,即在建築物內部裝設吸收地震力的減震消能元件,如阻尼器、鋼構斜撐、剪力牆或制震壁,地震來臨時能減輕搖晃程度。價格最低,最多建商使用,需 3~4 年定期檢測。

戴雲發表示,當地震發生時,制震結構可以把地震的一些搖晃、舒適性做加強提升,日本規定每2~3年要檢查,發生5級以上地震後也要檢查,但台灣很多制震案在RC(鋼筋混凝土)牆旁放置震,還包起來,可能在電視牆後,難以進行定期檢查。

他進一步說明,一般制震裝到建築物的2/3高度就差不多了,但很多豪宅連頂樓也裝,標榜「全棟制震」,為什麼呢?原因一樣是銷售考量,畢竟「頂樓通常都賣很貴,中低樓層都有裝制震,貴桑桑的頂樓怎麼可以沒有」,但事實上制震不是裝愈多愈好。

戴雲發指出,業界常用的制震有「斜撐式制震」,在進行建物結構設計時,當成梁柱一樣考量進去,另一種「制震壁」則是作為舒適性考量。雖然房子蓋好後,大家很難用肉眼從外觀判斷有沒有裝制震,但戴雲發建議,買房時可要求建商出示數據,相關施工設計圖上都會有標示。

▲台北 101 最重要的科技零件「調值阻尼器」,是重要的防風機制,能抵銷 101 大樓主體的水平搖晃。(圖/翻攝台北 101 youtube)
▲台北 101 最重要的科技零件「調值阻尼器」,是重要的防風機制,能抵銷 101 大樓主體的水平搖晃,也是一種制震結構。(圖/翻攝台北 101 youtube)
什麼是「隔震」?

隔震又被稱為免震,即在建築物低樓層規劃隔震層,在建築物的所有柱子下方裝設隔震墊或隔震設備,隔絕地震造成的搖晃。設計工法最複雜,抗震效果優於耐震與制震,因此價格最貴,常見使用在豪宅型產品。

戴雲發表示,隔震的概念是希望地震在搖時,不要傳到上面,所以會在底部某一層,先切斷柱子並放置隔震墊,讓鋼筋沒有延續性,當地震發生時,透過隔震墊「消能」後,上面結構會是整體一起滑動,而不像一般建物般左右劇烈搖晃,萬一超過「軟弱層」負荷,建物可能會瞬間崩塌。

不過,戴雲發指出,隔震是很好的結構,有其適用性,在土質較堅硬的地方如桃園、台中,隔震的效果才會好,此外建物型態也有關聯,地基方正的建築物使用制震效果好,但若是地基較窄的「紙片屋」就較不適合。

▲陶朱隱園曾公開採用美國EPS隔震墊,建築物耐震度可達7級。(圖/翻攝網路)
▲陶朱隱園曾公開採用美國EPS隔震墊,建築物耐震度可達7級。(圖/翻攝網路)
耐震等於制震嗎?3迷思破除

迷思1:耐震不等於制震?
《樂屋網》指出,耐震指的是建築物主結構的地震承受力,但制震指的是建築物內含的防震設備,有阻尼器或制震壁等防震設備,且配置數量足夠,才能夠消解地震能量。

迷思2:貴最好,SRC建築物才耐震?
不正確,RC(鋼筋混凝土)、SC(鋼骨結構)、SRC(鋼骨鋼筋混凝土)差別只在建築工法和材質不同,耐震與否關鍵還是在「施工品質」與「建築結構規劃」,這都仰賴結構技士與營造品管,阻尼器短少或結構偷工減料,都會影響耐震。

迷思3:建築物只會使用一種建築材料嗎?
不一定,建商會視建案需求混合兩種建築材料,舉例來說,已經有建商會刻意在 5 樓以下低樓層規劃 SRC結構 (包含地下樓層) ,6樓以上使用 RC 結構,目的是藉由 SRC 的韌性釋放地震能量,減緩高樓層的搖晃的不適感,並增加建築物的安全性,混合結構建造也成為新趨勢。

▲台灣地震頻傳,建築結構RC、SC、SRC那種最安全?專家解說,SC結構在地震發生時搖晃感最大、RC則相對較不晃。(圖/記者徐銘穗攝)
▲台灣地震頻傳,建築結構RC、SC、SRC那種最安全?專家解說,SC結構在地震發生時搖晃感最大、RC則相對較不晃。(圖/記者徐銘穗攝)
買抗震宅前要先知道2件事

1、優良的結構系統規劃設計

2、精準確實的施工品質

戴雲發指出,不論是哪種結構、工法,在設計上都可以設計到100的安全,重點是施工完之後瑕疵變多少,假如施作的工法可以確保施工可達到水準,它就是安全又耐震的。

▲抗震、制震與隔震(免震)差異。(圖/樂屋網提供)
▲抗震、制震與隔震(免震)差異。(圖/樂屋網提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