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幼兒語言能力好 調查:開口前互動就很重要

▲信誼基金會發表最新調查表示,孩子的語言發展無論是理解或是表達能力,都和父母與寶寶說話互動的頻率有很大的關係。(圖/基隆市政府提供)
▲信誼基金會發表最新調查表示,孩子的語言發展無論是理解或是表達能力,都和父母與寶寶說話互動的頻率有很大的關係。(圖/基隆市政府提供)

記者許若茵/台北報導

母親節將至,長期致力兒童早期教育的信誼基金會發表最新調查表示,孩子的語言發展無論是理解或是表達能力,都和父母與寶寶說話互動的頻率有很大的關係,頻率越高、互動越早、語言能力發展就越好。有74%的父母在孩子1歲前便進行親子共讀,97%父母表示,父母的對話與互動對孩子的語言發展影響最深遠。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鑒於大疫三年期間許多專家、學者擔心戴口罩的防疫恐有礙幼兒語言發展,信誼年度大調查特別以「1-6歲幼兒語言發展與親子對話」為題,於2023年11月間進行線上調查。此次調查發現,幼兒從語言理解、表達到整體語言能力的表現,符合自然發展脈絡,在孩子1.5歲到3歲時父母最能感受到語言力的快速進展,3歲後孩子已能聽懂生活用語,表達能力則要到5歲後才漸熟練。

調查顯示大多數的台灣父母已經掌握了嬰兒學習語言的契機,認為幼兒的語言學習應該是從小開始、在生活中逐漸學習。99%認同父母要以身作則注意自己的用字遣詞與說話態度,87%同意必須有規劃的安排孩子的語言活動,顯示多數台灣父母認為身教和及早的多元語言活動的安排,對孩子的語言發展至關重要。

調查發現,多數父母於孩子1歲前就積極和孩子互動。88%父母聽到嬰兒發出咕咕咿呀聲就會即時回應小寶寶,85%父母在照顧孩子時會隨時與寶寶對話,80%父母會指著寶寶眼前的物品告訴他名稱和功能。

親子日常對話、唱兒歌或唸童謠、親子共玩、親子共讀,是幼兒家庭經常出現的活動,也是孩子累積語彙的重要途徑。98%父母都同意親子共讀是促進語言最好的方法。74%的幼兒在一歲前就開始接受閱讀的洗禮,甚至44%家庭在孩子6個月前便開始親子共讀。調查也發現,受訪者孩子的年齡越小,親子共讀啟動的時間就越早。

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提到,為回應這一萬個父母的觀察和需求,編撰出版特刊免費贈送育兒照顧者,特刊中教授洪蘭分享,麻省理工學院實驗,曾在小鳥耳朵灌蠟,100天後除去蠟,小鳥就不會唱歌。曾經有位受虐兒被父親關在衣櫥13年,被救出後,雖經過加州大學語言教授親自教導,孩子始終無法正常說話。

張杏如解釋,這些研究顯示,孩子雖然天生有說話的本能,若沒有語言學習的環境,這些本能會隨著成長漸漸消失。特別是孩子還沒有開口說話前,正在儲備語言能力的嬰兒階段,語言的輸入和互動更為重要,別忘了家是孩子最好的語言教室。

張杏如提醒,一歲以前親子間多數是透過聲音、表情和動作來互動溝通,張董事長建議,這個時期爸媽不用急著教寶寶說話,而是多和寶寶互動。父母的聲音、表情和肢體動作不僅是親子互動橋梁,更是孩子學習語言溝通或表達模仿的重要依據。1~3歲是孩子語言學習的爆發期,這時候不僅要幫助孩子累積詞彙,最重要的是多製造機會讓孩子主動表達,可善用繪本、玩具等互動,多予反覆練習的機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