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抽神經又在痛! 精準「根尖周圍手術」救援 成功率9成免拔牙

▲有些民眾牙齒做了根管治療(俗稱抽神經),經過一段時間又疼痛,可能需要進行「根尖周圍手術」。(示意圖/Freepic)
▲有些民眾牙齒做了根管治療(俗稱抽神經),經過一段時間又疼痛,可能需要進行「根尖周圍手術」。(示意圖/Freepic)

家庭消費中心/綜合報導

某些民眾做過俗稱抽神經的牙齒根管治療後,經過一段時間又出現症狀,這時可能需要進行「根尖周圍手術」解救牙齒。牙醫師說,此手術過去成功率僅約5成,但現在透過錐狀電腦斷層輔助手術前擬定3D治療計畫,使用顯微鏡輔助根尖周圍手術,成功率已提升至9成,病人保留牙齒的機會大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北榮總口腔醫學部牙髓病科主治醫師蔡佳倫說,根管治療過的牙齒,若出現自發性疼痛、咬痛、悶痛、牙齦長膿包等,或經X光檢查發現牙根尖周圍黑影,通常是根管系統再度感染,這會導致牙根尖周圍出現發炎組織或囊腫,可進行根尖周圍手術改善。

▲牙齦、牙齒、牙套、蛀牙配圖。(圖/取自Unsplash)
▲根管治療過的牙齒,若是疼痛、牙齦長膿包,可能是根管系統再度感染。(圖/取自Unsplash)
蔡佳倫表示,根尖周圍手術是在局部麻醉下,將牙齦翻開,清除根尖周圍的病變組織,並切除部分牙根,並對牙根進行逆向根管治療,而透過顯微鏡輔助,牙根表面有無裂痕或其他問題,與根管感染狀況,都可檢查得更為仔細,另配合超音波進行逆向根管治療,可緻密逆向充填生醫材料,且傷口小,縫合僅約5天即可拆線,也能保住牙齒。

據統計,台北榮總牙髓病科發展顯微鏡輔助牙髓病治療,已累積多年經驗,整體成功率為89.9%,2022年已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

▲使用顯微鏡輔助根尖周圍手術,成功率可達9成。(圖/台北榮總提供)
▲使用顯微鏡輔助根尖周圍手術,成功率可達9成。(圖/台北榮總提供)
蔡佳倫並舉例,一名女性左下第一大臼齒多年前曾接受過根管治療,置放牙釘與牙冠保護,但最近牙齒悶痛,X光檢查發現牙根尖周圍有黑影,再進行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覆蓋於牙根外的齒槽骨很厚,且附近有頦神經孔,為避免傷害神經,利用錐狀電腦斷層結合3D列印技術製作手術導板,患者於術中配戴,可精準的定位根尖與發炎病灶,在微創開口下手術清創,成功達到保留牙齒最終目的,追蹤1年也無異常。

蔡佳倫提醒,根尖周圍手術後可服用止痛藥物減輕傷口腫痛,並使用漱口水輔助口腔清潔,不過在傷口完全癒合的2至3個月期間,可能感覺手術區緊繃、拉扯,甚至偶爾抽痛,需定期回診檢視癒合情形,至少追蹤1年,且根管治療後的牙齒,再次經歷根尖周圍手術,浴火重生後更需小心保護,應避免咀嚼太堅硬的食物,並需緩慢進食,注意口腔衛生的清潔,以防再次感染。

關鍵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跨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