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魚注意!「3魚類」重金屬含量高 醫揭吞肚後果:恐加速失智

▲蕭捷健醫師提醒,包含鮪魚、鯊魚和旗魚等深海魚種,體內重金屬含量較多,長期食用可能增加神經系統疾病的風險,進而提高失智風險。(圖/取自Pixabay)
▲蕭捷健醫師提醒,包含鮪魚、鯊魚和旗魚等深海魚種,體內重金屬含量較多,長期食用可能增加神經系統疾病的風險,進而提高失智風險。(圖/取自Pixabay)

記者賴禹妡/綜合報導

魚類海鮮是人體補充蛋白質及omega-3脂肪酸一大重要來源,不過吃錯可是會影響健康!減重醫師蕭捷健近日就發文提醒,包含鮪魚、鯊魚和旗魚等深海魚種,體內重金屬含量較多,長期食用可能增加神經系統疾病的風險,進而提高失智風險。因此他建議改吃鯖魚、鮭魚等其他種類,每周吃2到3次還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蕭捷健醫師24日在臉書粉專發文,他表示深海魚富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抑制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抗發炎,不過在食用深海魚肉時,必須注意重金屬含量,「這些魚的重金屬含量很高,吃太多會加速失智!」

▲厚度達 1 公分的旗魚生魚片,一次還能吃到不同的品種。(圖/記者陳致宇攝)
▲深海魚富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抑制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抗發炎,不過在食用深海魚肉時,必須注意重金屬含量。(圖/NOWnews資料照)
蕭捷健點名,包含金槍魚(鮪魚)、鯊魚及旗魚等,因在食物鏈的位置較高,體內可能累積較多的汞和其他重金屬,長期食用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危害,平時應該避免多吃。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資料指出,這些深海魚肉平均每公斤汞含量,含有0.5到1.5毫克,長期食用可能增加神經系統疾病的風險

蕭捷健指出,尤其鯊魚在食物鏈頂端,體內容易積累重金屬,愛吃魚翅的民眾需要特別注意;他提醒,吃鮪魚時也要避開汞含量較高的大目鮪,但其他無需太擔心,「罐頭鮪魚很多是由正鰹製作,是含汞量最低的。」

不過蕭捷健也表示,《循環》期刊上的美國心臟協會研究指出,包含鯖魚、鮭魚等重金屬含量較低的深海魚類,每周食用兩到三次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約20%至30%。因此建議在吃魚時還是謹慎挑選品種,吃對才能促進身體健康。

▲日前爭鮮公告「鮭魚生魚片」受到俄烏戰爭影響,暫停供貨,但壽司郎和藏壽司卻仍正常供應,讓網友好奇「不都是跟爭鮮進貨嗎」,貼文一出,也有網友抖出關鍵。(示意圖/取自pixabay)
▲鯖魚、鮭魚等重金屬含量較低的深海魚類,每周食用兩到三次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約20%至30%。(圖/取自Pixabay)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