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聲/第三屆青審會議長 林楷庭專訪

林楷庭希望如青審會般的青年議事組織未來不會在台中市政府消失。(圖/初聲)
林楷庭希望如青審會般的青年議事組織未來不會在台中市政府消失。(圖/初聲)

初聲記者 / 綜合報導

台中市政府為鼓勵青年參與公共事務,2016年組成第一屆青審會,今年邁入第三年,卻在新政府上任之初,錯愕收場。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青審會為全台唯一「仿議會」形式進行,且63位青年代表能依照自身興趣,參與各領域議題之討論。現任青審會總召林楷庭參與了第一、三屆青審會,本著關心交通領域方面的興趣,同時也想增進與市府對於某些交通議題之間的互動,及想了解政府如何形成決策過程,卻沒想到在他擔任總召任內遭廢止。

林楷庭表示:「在政權輪替時有隱約感覺,因青審會涉及的政治敏感度高,可能會有所變動,但一直沒有得到證實。」原定第二會期的前一周,市政府召集幹部會議,告知青審會將由經濟部發展局與勞工局接手,並以青年就業輔導作為轉型方向,但在2月12日時,市政府無預警停止青審會的設置要點。

市府表示青審會有高達九成五的市政意見重複或已執行、消耗過多經費、專業度不足及出席率低等問題。林楷庭回應,市府從未定位青審會需要創新,青審會以青年角度提出台中存在的問題;龐大的經費支出是直到議會專案報告公布才知曉,例如仿議會做出代表的專用杯,在林楷庭眼裡就是公務體系的窠臼:「花費的決定權不在我們身上。」在專業度不夠的方面,林楷庭點出官僚和民眾的結合度是問題所在,官僚能不能用專業體察民眾,而年輕代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青年想法,「市府當初聘請我們就是希望以青年角度看政府的決策,我不認同花太多錢聘請我們或提案不夠創新,能成為青審會被廢除的理由。」

提及青審會對台中市青年的重要性,林楷庭道:「要說青審會有什麼樣的成果,也取決於政府對青年意見的採納度。」如第一屆代表提案創客行動巡迴車,被市府採納並透過新聞稿宣傳;第二屆提出企業營運總部的獎勵修正辦法,市政府也採納了其版本。問到青審會有哪些地方需要轉型時,林楷庭說,因市府宣稱「仿議會」模式進行,不乏有許多人把自己當作議員質詢,這種質詢討論模式,適不適合青年參與政策還有待商榷;另外第一屆花了許多時間在議事規則的爭論上,青審會對市府的運作都靠自己的力量去磨合了解,是否應該多花時間在事前培訓與專業知識上;以及開會的密集度,能更緊密隨時事演變等,都還有改革空間。

談及想為青年努力的方向,林楷庭說:「我參與的動機是因對交通領域有興趣,對我來說,這是青年參與政策與市政運作的方式,而不是面臨消失或剩下專責單位的形式。」接手的經濟部發展局與勞工局還未提出新方案,對林楷庭而言,設立青年發展科承辦業務,無法與社會結合,反映出青年的聲音。他也表示,議會裡年輕議員不多,尤其20歲以下的人士沒有代表族群,凸顯青年發聲的重要性。現在能做的,就是與市政府繼續協商,「不管用甚麼模式,我希望此機制能在台中續存,這是市政府需要知道的聲音。」(初聲/管之岑)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