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稱90後開網店是「國家隱患」

董明珠。
董明珠。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開網店門檻低,是年輕人創業的一種形式。透過開網店,年輕人能夠更好地接觸社會、積累經驗,還從實體經濟的就業壓力中解脫。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中國青年報報導,近期,在央視《對話》節目中,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再次發出驚人之語,她說:『90後不願意去實體經濟裡工作,在家開網店,一個月賺一兩千元(以人民幣計算,以下同)

不用受約束,不用打考勤,這一代人對國家經濟發展是有隱患的,不僅僅是網店模式給實體經濟帶來衝擊,它給整個社會都帶來了衝擊。』

如果用比較委婉的口氣,表達對90後喜歡開網店的擔憂,董明珠或許能得到一些支持,尤其是一些90後的父母。但是,以不容置疑的方式對90後開網店表達『不滿』,並稱之為『國家隱患』,可能連90後的父母也不會支持。要知道,『隱患』這個詞,在很多人眼裡,是表達嚴重風險的詞。很少有父母願意認為自己孩子成了『國家隱患』。

開網店就成為『國家隱患』,就會對實體經濟帶來衝擊,這樣的觀點毫無疑問是非常偏激的。實體經濟重要,不代表其他形式的經濟就不重要。重視實體經濟,不代表可以放棄其他形式的經濟。

90後喜歡開網店,並不說明他們排斥實體經濟,更不意味著他們甘願只有一兩千元的月收入。開網店門檻低,是年輕人創業的一種形式。透過開網店,年輕人能夠更好地接觸社會、積累經驗,還從實體經濟的就業壓力中解脫。現在,找份稱心如意的工作不容易,一些企業勞動強度大,付出與收入失衡,都促使90後開網店。

開網店並不意味著90後不願到實體企業工作。一些年輕人一邊網上創業,一邊也會尋覓合適的工作機會,這樣的就業觀念反倒有利於社會穩定。假如大量年輕人沒有合適工作,也不發掘自身價值,才會構成真正的社會隱患。

開網店也是對實體經濟的有力支持,提供了產品流通環節的支撐。董明珠如此排斥網店,關鍵還在於對目前企業面臨的困難缺乏應對能力。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大企業選擇擁抱網店,從單一的線下模式走到了線下和線上相結合的模式,就是對線上銷售有了深刻認識。排斥甚至指責線上銷售,反對90後開網店,是企業家內心不強大的表現,也是對新事物缺乏適應能力的表現。



年輕人選擇什麼職業,完全應當由自己決定。董明珠自己早年從事市場營銷,後來才轉向管理。要知道,過去很多辦實體企業的人,對營銷人員也是有這樣那樣想法的,認為他們破壞市場秩序。實踐證明,這樣的觀點是錯誤的。如今的企業高管對網店應當有寬容之心,不能自己當上了實體企業的高管,就容不下年輕人開網店。

如何看待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可以有不同意見、不同想法,也可以依據自身特點適當站隊,為自己所處的領域和行業多說些話,多爭取一些支持和同情,但決不能信口開河。實體經濟重要,其他經濟也重要,不能為了強調實體經濟重要,就認為其他經濟不重要。

90後該做什麼,應由他們自己選擇。試圖讓別人必須接受自己的安排,才是真正的『隱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跨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