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校際交流 發電機與竹鼓迸出火花

▲南大附小和吉貝耍國小透過發電機與竹鼓迸出火花。(圖/記者黃文博攝,2018.03.26\\)
▲南大附小和吉貝耍國小透過發電機與竹鼓迸出火花。(圖/記者黃文博攝,2018.03.26\\)

記者黃文博/台南報導

台南大學附設小學彩虹斑馬志工隊師生一行116人,今(26)日來到東山區吉貝耍國小進行校際交流,張景傑老師指導學生運用「大六法」搜尋資料,利用資源回收的材料自製水力發電機,到嘉南大圳進行水力發電機比賽,吉貝耍國小學生以竹鼓演奏迎賓曲,兩校進行別開生面的校際交流活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南大附小學生陳泓米表示,學生從不知道什麼是水力發電到能跟同學合力完成水力發電機,過程有如洗三溫暖般刺激,組員不斷的腦力激盪、思量對策、反覆修改,學到的不只是機械力學相關的知識,對水力發電的原理也摸得很透徹呢!

張景傑表示,孩子的成長有無限的可能,設計創新多元的主題式教學活動,引導孩子主動學習並能樂在學習,激盪出實作與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吉貝耍國小學生段沛鈴說,竹鼓是環保的樂器,運用兩手敲擊出節奏,配合輪奏產生聲音的變化,每個竹鼓的外觀和音色都是獨一無二的;南大附小學生張容齊表示,第一次欣賞竹鼓演奏,看著吉貝耍國小同學手拿竹棒自信優雅的敲擊著竹鼓,時而鏗鏘有力,時而柔和委婉,讓人感心動耳。

吉貝耍國小校長姜秋蘭表示,竹鼓是西拉雅族文化特色,也是許多老一輩社區居民幼年的童玩之一,為了延續傳統文化,特地將傳統竹鼓與現代的打擊教學結合,展現竹鼓新意象。

南大附小學生利用回收物品做環保水力發電機,吉貝耍國小學生則用取材自大自然的竹鼓進行演奏,此次透過兩校交流,充分展現出不同文化背景的特色,讓學生透過多樣化學習,成功拓展學生學習視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跨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