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市值破兆〉市值1兆美元只是個數字 蘋果的路還

鉅亨網 / NOWnews
鉅亨網 / NOWnews

鉅亨網

蘋果公司 (AAPL-US) 歷史性的 1 兆美元市值里程碑,很快就會被視為只是邁向更偉大事業的一個小小成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它是第一家達到 1 兆美元市值的美國上市公司,但蘋果觀察人士認為該公司未來還會有長足的成長。

GBH Insights 分析師 Dan Ives 週四 (2 日) 表示,「這不是終點,它們達到了 1 兆美元。」「我認為這進入成長和獲利的新階段。」

以下是蘋果公司在超過 1 兆美元市值後如何繼續成長。

iPhone
iPhone 的銷售成長可能正在放緩,但獲利仍在不斷成長。對於蘋果公司今年第三季的財報,蘋果公佈的 iPhone 業務獲利高於預期。這要歸功於起價 999 美元的 iPhone X。它將蘋果 iPhone 的平均銷售價格 (ASP) 拉高至 724 美元,並證明蘋果具有獨特的能力,可以在相對平穩的用戶群中保持健康的獲利增長。三星和其他智慧手機競爭對手未能重演這個獲勝的公式。

這種趨勢也可能繼續下去。

根據 TF 國際證券當紅技術分析師郭明錤的說法,蘋果計劃在今年秋季推出更大版本的 iPhone X,這款手機將比其去年上市的小兄弟更貴,並可能推動 iPhone 的 ASP 和獲利成長更多。雖然可能不會重演 iPhone 6「超級週期」,靠著較大尺寸螢幕推動了大規模升級和引進新客戶,但只要公司可以繼續提高價格而不會嚇跑客戶,獲利應該繼續成長。

服務
儘管蘋果主要是一家硬體公司,但它正在透過圍繞其週邊的各種小工具建立強大的服務業務。該公司的服務部門包括 App Store、Apple Music、AppleCare 和授權費用等業務,後者例如蘋果從 Google 取得的費用,以便將其搜索置入 Safari 瀏覽器。

過去幾年,蘋果公司的服務業務已經超過了公司自己的目標,即到 2020 年將業務翻一倍。上一季,蘋果公司的服務收入為 95.5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長 28%。

蘋果公司擬訂大規模計劃來提升其服務範圍。它正在開發一個原創電視節目庫,與歐普拉、史蒂芬史匹柏和芮斯薇絲朋等娛樂和媒體界的一些知名人士簽約合作。它最近還收購了一家名為 Texture 的公司,即所謂「雜誌版的 Netflix」,提供每月訂閱的幾種流行期刊。雖然蘋果公司尚未透露它計劃如何銷售所有這些新內容,但它已經將所有部分放在一邊,通過訂閱從每個 iPhone 用戶手裡擠出更多的錢。

配件
蘋果的「其他產品」類別,包括 Apple Watch、HomePod 和 AirPods 等附件,是蘋果另一個很有前途的成長領域。該類別上季收入為 37.4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長 30%。蘋果並未透露該類別中各種產品的個別銷售情況,但看起來大部分成長都是由 Apple Watch 推動,CEO 庫克表示,該季成長率「在 40% 左右」。蘋果正在繼續為 Apple Watch 增加功能,特別是讓客戶追蹤和管理健康狀況。

與此同時,今年稍早推出的 HomePod 剛剛起步。Consumer Intelligence Research Partners 一份新報告估計,售價 349 美元的智慧揚聲器顯示它可以追上亞馬遜 Echo 的 4 年領先程度,將市占率提升一倍至 6%。蘋果還透過 HomeKit 為家庭自動化做出了更大貢獻奠定了基礎,HomeKit 讓 iOS 設備可以控制其他家庭設備並與之互動。

還有更多的配件。據《彭博社》報導,蘋果計劃 2019 年推出一款高端耳機、無線耳機和具降噪功能的新款 AirPods。

未來
蘋果有創造新硬體產品的歷史,這些產品可以解構其目前的產品陣容,並且未來某些特定時候它也可能會對 iPhone 做同樣的事情。

通過其增強現實 (AR) 開發工具包,它已經為 iPhone 之後的下一步奠定了基礎,該開發工具包允許開發人員為 iPhone 和 iPad 創建 app,將電腦生成的圖像疊加在現實世界之上。

蘋果並不諱言它看好 AR 的未來,現在透過引進一個充滿活力的開發者生態系統,如果它決定發布某種未來感的 AR 眼鏡,它就會讓自己有足夠的 AR app 準備就緒。據報導,它一直在發展中。那些眼鏡有可能有一天就能在你面前展現你想要的任何東西,從而取代你生活中的大多數螢幕。屆時,iPhone 就拜拜了。

另一個重要的機會是交通。庫克已經證實,蘋果正致力於自駕技術,他稱之為「所有人工智慧項目之母」。尚不清楚該項目最終將如何形成。幾年前有報導說蘋果公司計劃打造自有的自駕汽車,但這些雄心似乎已被否決。蘋果為處理自駕和訊息娛樂中心的汽車打造操作系統的可能性更大。

最後,1 兆美元只是一個數字。蘋果公司已經擁有了遠遠超出這一範圍的成就。

蘋果股價走勢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