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中港IPO數量及規模年減雙位數

鉅亨網 / NOWnews
鉅亨網 / NOWnews

鉅亨網

德勤公布最新報告顯示,香港市場 2019 第一季新股發行數量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中國市場平均融資金額下滑幅度也較高。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香港第一季 IPO 數量為 37 檔,融資金額 204 億港元,兩項數據分別較去年同期下滑 42% 和 16%。

中國方面,IPO 發行數量略降,平均融資金額則跌幅較大。2019 年第一季,中國發行新股 31 檔,融資金額人民幣 256 億元,分別年減 16% 和 37%。

圖:中國證監會,德勤
圖: 中國證監會,德勤
德勤指出,中國 IPO 數量下滑可能來自三個方面:主管機關 IPO 審核態度保持嚴謹;企業期盼科創板正式推出後再決定落腳處;中美貿易關係變化為總體經濟帶來下滑壓力。

此外,2019 年第一季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數量和融資金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同樣雙雙下滑。只 6 檔 IPO 赴美上市,融資額 2.5 億元美金,較去年同期下滑 40% 和 92%。

科創板讓 IPO 企業多一條選擇之路

截至目前取得科創板准考證的企業已經達到 37 家,目前這個隊伍陣容還在壯大中。

德勤中國預計,2019 年約 90 至 110 檔新股有機會在科創板成功上巿,主板、中小企業板與創業板則大約會有 110-150 檔新股 IPO,融資規模約人民幣 1400 億至人民幣 1700 億元間。

德勤指出,目前申請在科創上市的大部分企業仍在受理階段,這只是上市步驟的第一步,而最終審核結果最快可能也要等到 6 月底或 7 月初才會公布。

不過,中國推出科創板,相對於國外市場來看,跨出的腳步更大,且整個過程透明公開。例如美國市場需要 45 天才會公布是否受理,科創板則是一周左右;香港市場則不公布整個審核過程,科創板則是整個過程都在鎂光燈下。

此外,獨角獸型企業會偏好在科創板上市,這才有機會為公司取得最大的市場價值。至於在產業中位居領導地位的新經濟企業,可能會想在美國和香港等國際資本巿場上巿,因為這些巿場能夠提供可比較的上巿企業,在進行企業價值評估時,帶來更高的準確性。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
關鍵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