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李登輝秘錄 分析楊尚昆承諾不對台動武

中央社 國際 / NOWnews
中央社 國際 / NOWnews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4日專電)日本產經新聞「李登輝秘錄」連載今天推出第2篇,分析1992年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對當時台灣總統李登輝的密使、前總統府國策顧問曾永賢說出不對台灣動武的背景。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2篇標題為「不對台動武 主席的承諾」。內容寫道,1992年年底台灣總統府國策顧問曾永賢接到總統李登輝的指示,與中國共產黨幹部秘密接觸,到北京後,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突然現身曾永賢眼前,時而露出笑容說:「中國不會停止反美運動或批判台灣,但是你們有錢想做什麼,我們無法干涉,我們也沒輒。」

曾永賢記得,與楊尚昆會面的地點是人民解放軍政治部的聯絡部事務所。對於奉李登輝之命擔任「密使」要探究中國真正想法的曾永賢而言,中國國家主席登場是超乎意料的,這也可證明中國方面在摸索與台灣建立最高層的極秘溝通管道。

報導說,楊尚昆說那番話的背景是1992年9月美國總統布希決定出售150架主力戰機F-16給台灣,台灣海峽兩岸的軍事均衡因此以台灣占優勢,中國嚴厲譴責美國與台灣。

李登輝聽取曾永賢的回台報告,得知楊尚昆說出「我們也沒輒」這番話後,神情有點緩和,露出了安心的表情。心想「這對台灣而言是非常有意義的」。在這個階段,李登輝與曾永賢的解讀是,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承諾,無意對台動武。

主張中國本土與台灣不可分的「一個中國」原則的中國至今仍處心積慮要限縮台灣的國際空間、拉低台灣的地位。

那麼,為何對中國而言,即使有會對中國造成重大軍事危機的F-16問題,楊尚昆還承諾避免對台動武,而且還事先告知台灣,1995年7月的飛彈試射不會危害台灣。

產經報導指出,當時的國際局勢,持續實施共產黨獨裁的中國是處於逆勢。

1989年6月4日北京發生「天安門事件」,國際社會對中國實施制裁。此外,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同時期陸續出現東歐共產黨獨裁政權瓦解,1991年蘇聯解體等,激烈撼動中國共產黨。

而且,在1990年的階段,相較於約2100萬人口的台灣出口額約680億美元,約12億人口的中國的出口額約620億美元,相形見絀。經濟實力強弱分明。

當時中國擁有最高實力的鄧小平(1904至1997年)從1978年起推動的改革開放政策受到天安門事件的影響,逐漸出現停頓受挫的情況,因此鄧小平於1992年初下令要加速經濟建設。居劣勢的中國急需引進台灣的資本、技術,因此中國做了政治判斷,認為現階段不是與台灣升高對立的時候。

另一方面,李登輝在思考的是「在天安門事件、共產圈瓦解劇當中,中共是否看到台灣的經驗會有一些民主化的動向」,雖然李登輝的期待持續落空,但當時他是為了那樣的想法才託付曾永賢與中國最高層建立極秘管道。

產經新聞的「李登輝秘錄」第一部「虛虛實實的兩岸關係」將連載10篇。(編輯:施燕飛)1080404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跨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