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子書市場不行?出版人揭「業內真相」:更健康的路

▲有網友詢問,台灣的電子書市場是不是不太行?釣出業內人士解答。(示意圖/記者陳雅芳攝,資料照片)
▲有網友詢問,台灣的電子書市場是不是不太行?釣出業內人士解答。(示意圖/記者陳雅芳攝,資料照片)

編輯中心/綜合報導

電子書在全球市場已推出多年,台灣近年亦有不少業者大力推廣電子書,但要讓一般民眾從已經習慣的紙本書轉移載體,也並非那麼容易。就有網友好奇詢問,「台灣的電子書市場是不是不太行?」引發熱議,更釣出一位出版界的業內人士解答,認為電子書對「內容」產業來說是條更健康的路。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位網友在PTT發文,詢問大家「台灣的電子書市場是不是不太行?」原PO認為雖然台灣的電子書有在進步了,但是對比中國、歐美,原PO感覺還有更進步的空間,更直指「價格過高、數量太少」的缺點,認為國外的電子書價格都很低,種類也很多,讓原PO不禁疑惑「台灣的電子書是不是還需要加油啊?」

▲網友詢問台灣的電子書市場是不是不太行,釣出專家解答。(圖/翻攝自批踢踢)
▲網友詢問台灣的電子書市場是不是不太行,釣出專家解答。(圖/翻攝自批踢踢)
文章一出掀起討論,許多網友紛紛在底下留言回覆說,「太貴,電子化成本那麼低,我買實體就好」、「買實體書比較潮」、「買一台閱讀機我可以買幾十本書」、「還是喜歡看實體書」。不過也有網友認為,「兩個可以互補啊,工具書類電子書帶來帶去就很方便」、「一堆根本沒用電子書的在推文」、「覺得已經比預期發展的好了」、「實體書都不看了,還看電子書」。

更有一位自稱做過1400多本紙本書、300多本電子書的出版業人士表示,電子書市場從2016到2020年,從市占率1-3%到8-15%,每年維持兩位數到三位數的成長率,雖然沒有歐美或中國的市佔率那麼高,「但也是滿行的了」。

關於定價問題,該出版業人士則認為,定價機制是讀者、通路、出版社三方的利益平衡點,降價的關鍵在於可不可以吸引更多輕度讀者、甚至把不閱讀的人拉進場?還是說餅根本沒變大,分到的收益反而變小?

至於種類數量的問題,該出版業人士則指出,根據「Readmoo」2020年的報告,電子書品項已達14萬本,這個數量基本上已經可以滿足一般讀者了。出版業人士最後結論,內容有價,這個價決定品質。過去紙本書一律79折的策略並沒有創造更多讀者,反觀現在電子書創造了不少只有數位閱讀才能玩的玩法,帶來許多「互動」跟「體驗」反而更能吸引讀者,「有別於直接的低價折扣跟自我剝削,對內容來說這條路是更健康的」。(編輯:倪浩軒)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